中国汽车市场增势迅猛。2006年汽车销量比上年增加25%,达721万辆,超过日本(574万辆),成为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除市场规模外,更引人注目的是市场发展的速度。以城市个人需求的扩大为背景,轿车销量由2001年的72万辆增长到了2006年的383万辆,5年内激增了4.3倍。在这一巨大需求的吸引下,除法国雷诺外,全球主要汽车企业全部进入了中国,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图1:中国历年汽车销量 |
“自主开发车”进入前十
在此形势下,“黑马”的意外出现引起了海外汽车企业以及媒体的关注。这就是以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民族”汽车企业。
奇瑞是1997年创建的新兴企业,但去年的销量已经达到27万2400辆,荣登企业乘用车销量排名的第四。“QQ”、“旗云”两款汽车还进入了车型销量排名的前十名。吉利从摩托车起家,于1998年开始生产汽车。去年,依靠新型小型车“自由舰”的热销,销量达到20万4300辆,列企业销量排名第八。
两公司在资金方面不依靠外资企业的出资,自行生产独立策划设计的“自主开发”车,并以自主品牌进行销售。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家公司被称作“民族”企业的缘故。
图2:2006年中国汽车厂商销量 |
车名 | 销售台数(辆) | |
1 | 一汽大众·捷达 | 176800 |
2 | 上海通用·凯越 | 176500 |
3 | 北京现代·伊兰特 | 169700 |
4 | 上海大众·桑塔纳 | 162900 |
5 | 天津一汽·夏利 | 161900 |
6 | 奇瑞·QQ | 132000 |
7 | 广州本田·雅阁 | 123200 |
8 | 上海大众·帕萨特 | 108100 |
9 | 奇瑞·旗云 | 101300 |
10 | 天津一汽丰田·卡罗拉 | 80100 |
不仅如此!令外资企业感到紧张的是,民族汽车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在中国的成功,开始积极开发海外市场,而且开始出口。
奇瑞从2001年向叙利亚出口10辆汽车开始,以中东、俄罗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为中心,扩大了出口量。去年的出口超过5万辆,今年则提出了10万辆的目标。在伊朗和俄罗斯,还开始以组装的方式进行本地化生产。
该公司计划在2010年生产100万辆汽车,其中的40万辆将用于出口。要实现这个“野心勃勃”的目标,除了新兴国家外,产品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是必不可少的。
奇瑞正在为此加紧准备。该公司2004年12月宣布与美国的风险公司梦幻汽车(Visionary Vehicles)合作。希望通过该公司,向美国市场出口25万辆汽车。由于梦幻的创始人——马尔科姆·布里克林(Malcolm Bricklin)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因向美国进口前南斯拉夫生产的廉价汽车“Yugo”而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因此奇瑞与梦幻的合作计划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之后,奇瑞与梦幻在发展思路上出现分歧,于去年11月合作破裂。但是如同走马灯一样,奇瑞在去年10月就已经与意大利的菲亚特签订了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约定每年向其供应10万台以上“自主开发”的发动机。另外,该公司与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正在就合作进行谈判之事也浮出水面。
今年2月27日,戴姆勒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与奇瑞的合作计划。计划的大要是美国的克莱斯勒部门将与奇瑞合作开发小型车,并在中国的奇瑞工厂进行生产。在北美市场和西欧市场以克莱斯勒品牌销售。如果一切真的能够按照计划实施,那么不久的将来,奇瑞生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就将出现在美国和欧洲的街头。
日美欧的企业提供技术援助
吉利也不甘示弱。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出口汽车,去年以中东等新兴国家为中心,出口了约1.5万辆汽车。今年的目标是3.3万辆。吉利的创始人——该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将在2015年生产200万辆汽车,并将三分之二用于出口”。
为了一举提高在海外的知名度,作为第一家中国参展商,李书福率领吉利于2005年9月参加了全球三大车展之一的德国法兰克福车展,在展台演出富有京剧风格的表演吸引了参观者好奇的目光。吉利还于去年1月参加了美国底特律车展, 2008年进入美国市场的设想也公布于众。
一些性急的汽车分析师已经开始将奇瑞、吉利比作以往的本田和韩国现代,做出了“在中国民族汽车企业中,一定会出现一个国际性主角”的预言。本田与现代都是二战之后崛起的后起之秀,他们在外界认为“注定失败”的环境下,果断地挑战欧美市场,并进入了全球汽车十大企业之列。(未完待续,北京支局长:田原真司)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