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广州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瞄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如何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达成改革目标,是当前经济形势对广州出的一道思考题。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抱创新驱动是广州的坚定选择。在“三大枢纽”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支撑下,广州要依靠科技进步,破题有效需求供给不足;要通过改革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要为科技发展插上金融的“翅膀”,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手段;要打造宜居城市,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引资引智”。
“智能工厂”破解供需矛盾
“全要素”概念提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索洛非常重视“技术进步”这个要素。他认为,机器设备的技术水平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高,就可以得到更多产出。
围绕“技术进步”,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效能和技术含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当前广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
“生产一辆车仅需57秒,日产量达1100辆!”广汽传祺生产车间的高效率让参观者无不惊叹。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广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吴松表示:“只有那么快,才能赶上销售速度”。作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广州汽车行业今年预计贡献产值5000亿元。
当前,越来越多像广汽这样的企业正以柔性化生产方式,去适应“挑剔”的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需求。
“很快,客户可以根据喜好定制车型、颜色、内置等等,在汽车4S店一键下单,工厂生产线马上配齐物料,启动生产。”吴松介绍,为了解决供给端难题,广汽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基础数据体系,摸清了消费者喜好,加大布局车型谱系的速度,而通过智能化工厂,未来广汽将能够做到产品在研发之前就有用户参与,在制造之前就有订单,实现“零库存”。
这样的智能工厂,将让广州产业核心竞争力十足。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多篇幅放在实施创新驱动,将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优势摆到重要位置,鼓励制造过程智能化,提出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还专门把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作为首要发展的重点领域。
会议提出,要坚持通过创新驱动做产业转型升级“乘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尽快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积极对接和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申报,实施广州制造2025,在OLED显示、新材料、绿色制造等领域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方面,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新材料、云计算和大数据、精准医疗、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确保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增速不低于18%。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看来,先进制造业是广州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张王牌。广州有完备的产业链和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加上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天河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广州有实力、有条件促进制造业由生产链条的下游向中上游发展。
1—7月商改为企业减负约510亿元
会上多次提及关于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内容,会议提出落实政府职能转变,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推行“一口受理”,放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条件及商事主体经营场地要求,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上线运行。
继“先照后证”“一址多照”后,去年9月,广州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比全国提前了一个月。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后,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不再发放。企业原需要使用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办理相关事务的,一律改为使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后的营业执照办理。
今年6月,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放宽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条件的意见》,进一步放宽全市市场主体经营场地的条件限制,进一步简化场地证明材料和场地登记要求。
对“一址多照”不再设定投资关联关系、位于专业园区内的限制,适用范围由企业扩展到全部商事主体,即经房屋产权人或其授权经营管理方同意,允许多个商事主体“一址多照”。对“一照多址”不再设定“住所和增设的经营场所须属于同一行政区”的限定,即企业在住所以外的全市区域内增设经营场所,均可适用“一照多址”制度。
推进商事改革、工商登记全城通办,放宽住所登记限制进一步激发广州“双创”的活力;与此同时,降成本优环境也取得一定成效,今年1月至7月合计为企业减负约510亿元,进一步强化广州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商事主体达11.6万户,比2015年同期增长1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从企业注册投资再到国际贸易,广州正在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各项流程的便利化。
今年4月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上线运行。相比起1.0版本,“单一窗口”2.0版其功能模块包括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查询等12项,涵盖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外汇、税务等21个部门的相关业务。
“以前要数天才完成的业务,现在2小时就可以搞定。”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人员表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施以后,企业通关报关更便利,在澳洲买的东西第3天就可送达用户家门口。
数据显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来穗投资兴业。1-7月广州新登记内资企业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39.2%和50.4%,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增长29%,合同外资增长26.2%;企业通关办事时间节省2/3,费用节省一半,港区物流运转效率提高50%以上。
筹备设立5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今年上半年,全市直接融资余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领跑全国。其中,新增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的66.5%,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居全国第一。”两项“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成为了广州金融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功能逐步提升的有力注脚。
记者从金融局获悉,新增直接融资额主要来源于上市企业及新三板挂牌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所以,直接融资数据也说明了广州地区的企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青睐。
康泽药业是广州一家医药电商行业的新三板挂牌企业,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企业实现了三次直接融资3.66亿元,而净利润由不足400万元,增长了12.5倍达到5000万元。与康泽药业相同,越来越多的广州企业走上公开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金融改革创新逐步深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例如,越秀交通成功发行了中国境内交易所第一单熊猫债10亿元,其中3亿元(“3 2”期限品种)票面利率2.85%,创下历史新低。广州地铁启动境外发债工作,累计发行8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比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低10%-21%。广州地铁累计通过融资租赁筹资258亿元,融资成本比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低10%。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广州筹备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聚焦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争取引导放大至200亿元以上,带动超过100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科技企业孵化。此外,创业及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新增各类VC、PE机构约320家,总共130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000亿元。
广州在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同时,也鼓励间接融资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为贴近市场需求,广州金融行业在稳控风险的前提下,服务于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金融信贷产品也呈现多样化发展。例如,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面向广州地区推出“投贷按”“投融通”“贷投联”等投贷联动系列产品,总额超过70亿元。
此外,全市82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49亿元,今年以来贷款增速达16%,信用贷款占比45%,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下一步,广州将依托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战略契机,建设起枢纽型网络融资服务体系,提升融资服务水平,加快集聚各类资金和人才。同时,加快建设广州股权投资基地、番禺万博基金小镇、从化温泉财富小镇等项目,通过遍布全市各区的金融功能区或特色金融小镇,构建起覆盖全市各区域、各行业的融资服务网络,实现精准、及时、高效的融资对接,将广州打造成为华南地区的资金集散中心、“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和结算中心。
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今年高企力争突破3000家
“广州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集聚高端要素,国际航空枢纽正是建设中心城市的重要资源、平台和载体。”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表示。
“枢纽”,不仅应是资源的聚集地、吸附器,还必须是区域的发动机、能量的辐射源。随着思科中国创新中心、GE国际生物园、中远海运散货总部、中铁建南方总部、阿里巴巴等总部纷纷落户,加速集聚互联网、物联网、国际航运等高端资源的广州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在今年上半年已落户或签约的重大项目中,世界500强项目有16个,投资总额超270亿元。
此次会议提出,三大国际战略枢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是广州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不仅仅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器和辐射源,既面向国内,更面向国际。
此次会议提出,围绕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把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作为提高供给质量和扩大有效需求的结合点。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做大做强港口是关键。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航运市场低迷情况下,广州港仍然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68.9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64%,附加值更高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速度超过5%;广州港开通集装箱航线161条,其中外贸航线75条(较2015年底新增8条)。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了广州发展现代航运的努力,适应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促进投资和贸易的合作。
航线越来越密集,物流越来越发达。今年5月,从赫尔辛基出发的芬兰航空客机顺利抵达白云机场。至此,白云机场现正运营的航空公司达72家,其中国外航空公司47家;共开通航线27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100多条,国际通航点超过70个。
当前,广州正着力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形成点(载体)、线(走廊)、面(枢纽)相结合的创新空间和产业布局,打造科技创新的“北斗矩阵”。同时,抓准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919家,80%集中在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新能源和节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今年力争总数突破3000家。
接下来,广州将按照打造三大国际战略枢纽的要求,推动港口、航空、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重点加快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四期、南沙港铁路、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开辟国际航线和建设无水港,新增10条以上国际航线,新设10个内陆无水港或办事处。
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白云机场扩建工程、机场第二高速公路、新科宇航广州飞机维修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更多空域资源,开通更多国际航线。
推进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推动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尽快达到50%。突出抓好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未动工企业要尽快动工,思科中国创新中心、GE生物产业园、微软云移动孵化平台等已落户项目要抓紧落地建设。
完善大交通网络体系 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建项目建设
品质城市建设就是围绕人来做文章,为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按照适宜居住,适宜创新、创业、创造的要求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进而推动广州科技创新枢纽的建设,也推动广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促进广州成为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团队的“人才洼地”,以及有利于资本投资和企业敢闯敢试的发展高地。
会议提出,抓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是广州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之一。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面向国际和国内,深入实施“枢纽 ”战略,建设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成为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器和辐射源。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事实上,没有好的公共服务品质就集聚不了高端人才。北京、上海以及江浙一带为什么能够集聚国际化人才,这和城市品质是分不开的。因此,广州也要打造适合交流、适合碰撞思想火花、适合国际要素交流的品质城市。”上述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而其中,户籍管理和人才引进服务是其中的重点。日前,广州市财政局官网上挂出《2016年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各项目申报开始》的通知,《通知》中透露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包括多种项目,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集聚产业领军人才资助、奖励及配套服务经费7亿元,5年共35亿元。
此外,重奖的不仅是领军人才还有引才企业。《通知》规定财政鼓励企业通过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市外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按其引才成本费用的50%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最高每人5万元;对每年引进市外产业领军人才数量居全市前列的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额外费用补贴。力争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达404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190万人,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8万人,引进在穗工作外国专家1.5万人。
除了“重金”引智,会议提出,除了三大枢纽建设,还需完善大交通网络体系,继续扩充和做强铁路网线、航空线、航运线、城市高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线网,抓紧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广汕客专、京九客专广州联络支线等国铁干线,广清、穗莞深等珠三角城际轨道,临江大道向东延伸线、空港大道延长线等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直达通道。特别要加快推进地铁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建设,地铁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要确保年内建成通车。
同时,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标准化、品质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不断优化提升人居环境。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