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深圳,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在工业4.0时代,加快发展步伐,先后建立了许多制造业产业园。深圳的龙岗区,曾经走在深圳创新的边缘,如今,已经成为深圳东部的创新高地。
华为领跑中国高科技产业、国际大学园加速崛起、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始享誉国际、与美国硅谷等创新发达地区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在龙岗,以往遍布全区的标准工业厂房、下班时涌动的打工人群的常见场景正渐行渐远,大学教授走进工厂成为创新导师,开代工厂的企业家转身打造创新产品。昔日走在深圳创新边缘的龙岗区,现在不但成长为深圳东部的创新高地,而且初步走出一条后发地区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路。
迎“东”风,龙岗创新发展再出发。随着今年“深圳东进”战略以及“十三五”规划的的实施,龙岗的创新驱动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在这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历史时期,龙岗的创新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创新产业集群如何发展,如何培育更多的优势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新型政商关系如何重构?
作为省委机关报派驻在龙岗本土的观察者,我们希望深入龙岗的校园、社区、工厂、写字楼,零距离聆听龙岗创新发展的脉动强音,探寻龙岗创新发展的大势,既记录龙岗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为龙岗发展“鼓与呼”,也将尝试提炼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岗经验”,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国内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此,今起,《南方日报·龙岗视窗》推出“龙岗创新驱动发展大调研”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今年号称“中国最牛停车机器人”的产品在网络上一度爆红,并登上新闻联播,这家名为怡丰自动化的公司自2003年就一直在龙岗发展,今年因机器人才声名鹊起。这也被视作龙岗机器人产业初试啼声。
长期以来,以华为为代表的通讯设备(电子信息)产业是龙岗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龙岗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这个深圳的产业大区、深圳东进战略实施的“主力”正雄心勃勃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产业非常适合龙岗。”在多个场合,龙岗区负责人曾这样表示。1998年,华为迁至龙岗,逐步成为深圳的科技巨头,也为龙岗撑起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脊梁”,那么在全球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业内普遍预计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龙岗的机器人产业能否再次演绎这样的“龙岗故事”?
1 现状
21家“主要企业”零星分布在7个街道
在大运软件小镇,今年上半年的“网红”——怡丰机器人坐落在一栋墙壁都刷成蓝色的小楼内。这里是怡丰机器人的实验室,记者在实验室看到,一台类似平板车的机器人钻入一台雅阁的车底,然后不到一分钟便将这台雅阁送入车库。
“目前全球做AGV(自动搬运小车)停车的,全球包括我们大概只有四家公司,另外三家一家在德国,两家在美国。”怡丰自动化的副总经理段新锋表示,目前怡丰AGV采用的是激光镭射导航技术,“我们能做到的误差是5MM,这在全球也是领先的。”
“我们从2014年开始将磁悬浮技术应用到冲压机械手臂,这在中国是第一个做出来的。”在天安数码城明净的办公室里,莱恩精机的一位负责人介绍,2014年他们研发的这项产品已经达到日本的水平,做出来的产品冲压速度达到了国际一流,“如运用到做笔记本硬盘的金属片,日本的纪录是一分钟是40个,经过我们的改进,在2015年的磁悬浮机械臂提高到了60个,在全球属于第一。”
龙岗区经济促进局提供的一份名为“全区主要机器人企业”的名单显示,这21家“主要企业”零星分布全区7个街道(除了坪地),其中一些机器人企业甚至“蛰伏”于村办的旧工业园里,“我们也是打听了好久,终于挖掘出来了这些企业。”龙岗区一位负责人说。
“目前龙岗机器人产业在某些细分行业上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海威机电公司是全球线性传动行业领先者;大宇精雕公司在国内精雕机行业排名第二。但总体上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岗区经济促进局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深圳机器人产业规模约为300亿元,位居国内前列,从事机器人研发、制造以及系统方案的企业共有100多家,其中大部分位于南山区,根据初步调研摸底,龙岗机器人产业企业约21家,年产值规模约为20亿元,涉及终端产品、行业运用、零部件等领域。
不过,记者也留意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张爱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龙岗大概有40多家跟机器人生产有关的企业,而在研究院所在的大运软件小镇的100多家企业中,有十几家是机器人企业。这种统计上的分歧或许跟至今机器人还没有规范概念有关。
机器人产业链条长,但目前龙岗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技术水准也不高。以停车机器人为例,怡丰自动化副总经理、销售总监段新锋表示,停车机器人大概有上百个零部件,很多核心部件采购自国外,例如用的是日本的控制器、德国的电机,至于线束、光电开关等,则是珠三角供货,“目前国内的一些厂商也可以做一些重要的部件,但出于质量的考虑,我们会采购国外的零部件,尽管价格相差有30%至一倍。”
虽然仍很弱小,但近两年来龙岗区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龙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重点打造的产业,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打造百亿级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为此,龙岗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这项新兴产业的发展:2014年龙岗在宝龙科技城和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了两个机器人产业园;今年1月20日,由龙岗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建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成立,同时积极谋划编制《加快推进龙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加强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
2 前景
国内工业机器人使用率不到世界水平一半,“机器换人”潜力巨大
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业内普遍预计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各发达国家在机器人产业的各领域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技术优势:如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及家用机器人、欧洲的医疗机器人、美国的国防军工机器人等。“日本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对机器人发展很快。”
在工业领域,我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龙岗区经济促进局的调研报告认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然而,中国每万人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仅约30台,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机器换人”的潜力还很大。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龙岗业内企业对于发展前景普遍乐观。
“跟10年前相比,深圳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对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相关产品的需求也扩大了。”在天安云谷,2005年来深圳创业的深圳市艾克斯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军表示,在制造业订单多,大家都认为钱很好赚的时候,人工成本又低,就不大考虑上自动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开始上自动化,“现在很多企业加上机器人,或者上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特别是大企业、有实力的企业,都会考虑对生产进行自动化改造,假设深圳十年前工艺等级是1的话,那么现在的深圳制造业至少提升了5至10个等级,从自动化的市场价值来说,提升幅度则更大:假设十年前是一千万,现在是一两亿。”
“这个行业开始爆发。”莱恩精机的一位负责人说,用工成本上涨迫使不少企业开始上自动化设备,“例如我们冲压行业是重体力、危险行业,迫使企业使用智能化的生产设备,现在很多老板说,一个工伤可以让一个小企业一年、甚至几年白做,因此还是用机器换人划算。”
她举了一个例子,莱恩精机有个客户是上市公司,六七年前就开始想上自动化设备,但他们的冲床是很多年前买的,场地、布局对上自动化设备存在着许多障碍,“于是他们就观望,但前段时间他们找到我们,说不能再等了,说一定要上了。”
目前“机器换人”的制约因素是很多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不大,制约了市场的培育,从而影响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莱恩精机的这位负责人说,莱恩精机七成的业务主要是做汽车零配件领域的业务,就是因为汽车行业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这几年公司开始尝试做家电、电子等领域,“但这些领域的利润很薄,企业对于机器换人的投入也比较小心。”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深圳制造业的改造将会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深圳很多制造业主要是组装加工。莱恩精机的上述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公司走访了几家深圳的手机组装车间,发现以现有的工艺要减少组装工人实现“机器换人”,难度不小,“如果要上自动化,整个工艺都要变,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设计,重新搞一个新的组装的工艺出来。但这个费用谁出呢?特别是在目前大经济形势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政府如果能出手扶持补贴一下,就会推动机器换人的进展。”
3 困难与建议
人才、厂房、知识产权受关注 企业希望政府普及智能制造理念
“我们来深圳10年了,觉得自己的成长并不是算快的。”两家成立约10年的企业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要成为龙岗的主导产业,甚至为龙岗孕育下一个华为,机器人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有着哪些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因素呢,企业又有哪些建议呢?
颇让人意外的是,在深圳产业空间具有优势的龙岗区,“厂房”成了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早先的龙岗主要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多是一些标准厂房,并不是很适合机器人产业。
“我们一些大型的产品要用140米的拖车来拉。”莱恩精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厂房,“我们有些产品比较大,现在租用的厂房只有6米高,有些产品勉强可以在厂房里做,但拉不出门,之前有客户跟我们说,我给你下几个订单,可你做不了,我们在龙岗花了3年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厂房,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宁波打造“千人计划”产业园,为莱恩精机量身定做了生产基地,这个基地的厂房有14米高,“有了这样的厂房,我们可以多接订单、上产能。宁波基地产值上到1亿至2亿元是没有问题的,将来公司的生产肯定以那边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媒体报道,龙岗区目前拟在宝龙工业区、国际低碳城等重点片区布局一系列机器人产业空间,其中位于深莞惠三市交界的国际低碳城已规划20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用地,宝龙工业区有10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用房。这或许能缓解部分企业对于特定生产条件的厂房的需求。
人才问题也是不少企业关注的重点。“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人才问题非常重要。”在走访过程中,不少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目前普通的研发技术人员的月薪在1万元左右,但目前深圳的生活成本特别是房价对于青年人来说,还是太高了,“特别是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承受深圳的房价。”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企业反映得较多的问题。莱恩精机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在一次展会上,一位员工发现有家参展企业产品图册竟然用的是莱恩精机公司的产品图片,“一项产品被抄袭,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因此要鼓励创新,必须要营造出尊重创新、尊重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社会氛围。”
此外,针对政府的扶持,接受采访的中小企业表示,相对于大企业,获取信息并不容易的中小型企业不容易享受到政府的扶持。廖军建议,目前跟中小型企业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是安监、税务、市场监督以及社区等,可以让这些部门也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当然,政府加大宣传,让做实业的企业都有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理念,要让全国企业都有智能制造的理念,这可能是对我们更大的帮助。”廖军建议。
目前深圳机器人产业规模约为300亿元,位居国内前列,从事机器人研发、制造以及系统方案的企业共有100多家,其中大部分位于南山区。
根据初步调研摸底,龙岗机器人产业企业约21家,年产值规模约为20亿元,有规模以上企业9家,含超亿元企业6家。
按产业链分,其中从事零部件生产的有4家,从事产品设备的有14家,从事行业应用的有4家。
专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张爱东:
用产业联盟推动 机器人产业发展
南方日报:龙岗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如何?
张爱东:今年1月份研究院成立后,我们对龙岗的机器人产业状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龙岗区相关的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不管是技术还是企业管理,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机器人企业里面,有些企业是从制造领域随着产业升级转型,转到机器人产业领域来的,真正由机器人业务产生的产值,还没有多大。
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如硅谷,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是机器人领域,我们所有的技术领域都还有差距。
南方日报:在未来,研究院将如何帮助企业提升龙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研究院将承担什么样的使命?
张爱东:研究院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龙岗区共同建立的,我们承担着既要服务于学校,也要服务于龙岗区的责任。
作为研究院,我们将基于研发,在科研方面跟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的教授们共同申请承担一些科研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颁发了两个机器人的重大研究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徐扬生校长牵头的深圳市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资助的机器人研究项目,叫深圳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器人基础研究中心项目。
除了研发,我们还设想通过成立一个研究院,一个公司,一个联盟,一个基金,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当前,研究院已经成立了,预计9月份组建成产业联盟,借以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和几个副院长已经跑了龙岗20多家机器人生产企业,建立联盟之后,我们将借用平台,对企业进行培训和技术开发的支持。
南方日报:机器人产业领域众多,研究院的重点领域在哪里?
张爱东:在过去30多年中,港中大在智能领域积累了一些项目,我们想将一些可以标准化和量化的机器人产品做成产业化。
我们的想法是面对需求大、资金比较充沛的领域进行产业孵化,例如医疗领域,这和广大人民的健康相关,需求非常大,比如说医院的护理机器人。另外,我们也选择电力作为一个产业孵化的方向,因为电力是一个层次化管网的系统,从国家到省到市,到我们各个小区,是一个统一的层次化的结构,这样我们可以立足于龙岗,把电力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了解清楚之后,研发出可以标准化、量化的产品,从而做大产业。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