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十大重点领域之一,201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呈现增长态势,但从盈利方面来看,却有着高达70%亏损。
随着机器人在内的十大重点领域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人瞬间成为“高大上”的代名词。
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本体业务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上半年80%以上厂商本体业务出现同比增长,仅有20%的厂商同比下降;但从盈利能力来看,机器人本体业务亏损面高达70%。
对此,1月6日,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击水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今年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思路的反思之年,机器人产业经过前期国家战略立项、产业布局以及机器人企业遍地开花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在热浪过后逐渐开始真正冷静思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未来出路。
机器人企业已超4000家
“无人车间”到“人机共舞”,机器人大军已浩浩荡荡走进生产线。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号称做机器人的企业已超过4000家,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措施支持,这种扩张趋势可能还会继续,但国产机器人的发展仍停留在低端领域和价格竞争上。
“机器人公司想实现短期盈利非常困难,特别是随着各地产业政策的不平衡,一些机器人企业将会发生迁移现象,向产业政策优惠的地方聚集,从而形成新的机器人聚集区。”徐击水说。
在这一方面,沈阳、江浙、上海、广州、安徽以及重庆等省市走在前列,对机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空前,机器人产业发展也最为迅速。相比较而言,湖北省及武汉市的机器人产业政策迟迟没有出台或落地,形成了各省自主品牌的不平等竞争,也造成一些本土机器人企业的流失。
此外,机器人企业形成新的态势,从原有的技术积累型向资本运作型发展,特别是近来一些上市公司的进入,机器人产业将呈现新的兼并潮。再加上应用型机器人制造商异军突起,娃哈哈、美的、格力、比亚迪等企业原本是机器人应用的大户,现在已逐步进军机器人制造行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多方面挑战。
融资困难成发展绊脚石
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融资难一直如影随形。
徐击水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融资困难是阻碍中小机器人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困难依然存在。”
融资困难也是奋进公司碰到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投入非常大,尽管奋进公司拥有诸多核心成果,但苦于资金难题,企业一直难以上规模,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奋进机器人快速发展的瓶颈。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特征是融资渠道狭窄,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许多经营时间不长,账面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因担保或抵押条件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徐击水说,“即便像奋进公司这种信用等级高、产业前景好、并拥有100亩土地抵押的优质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也遭到碰壁,其他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融资环境可想而知。”
如何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徐击水告诉记者:“奋进公司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做好机器人本体和集成两手抓,以机器人集成实现公司利润,解决活下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奋进公司也在不断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机器人产业化。”
机器人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深耕行业多年的徐击水也表示,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疏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成立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构建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湖北成立“机器人战略联盟”
“湖北机器人产业链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只是还没有整合好,各企业之间并未完全打通。”说起湖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徐击水认为从基础构建、硬件软件、总体设计集成、核心部件制造、渠道和服务等方面,湖北的机器人产业链已初具模型。
其中,富士康集团专门在武汉成立子公司。该武汉子公司将与华中数控联合生产机器人,以满足公司年生产30万台机器人的需求;而位于孝感应城的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湖北首家焊接机器人公司。目前,骏腾发生产的机器人用在比亚迪、格兰仕、立信整染等企业的生产线上。
然而本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忽视了产业定位这一点,强调引进、忽视本土,可能带来本土企业发育不良、外来企业水土不服的不利局面。
对此,徐击水认为,关注本土机器人企业应该是发展本土机器人产业的根本。他建议制定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适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对于一些有危险、有毒、有害工作岗位,制定必须以机器人代替人工等指导政策,加大用户侧财政补贴。
为了有效整合省内机器人领域产、学、研、用各方资源,由武汉奋进智能、华中数控、武汉大学等省内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发起成立武汉·中国光谷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员涵盖了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各个领域。
“联盟的建立有利于联盟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机制以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提升全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推动湖北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徐击水说。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