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预计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
从新能源发电成本变化趋势看,尽管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关键设备仍需要依靠进口、设备利用小时低、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发电成本在短期内还没有大幅下降的可能,在与传统能源的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规模的扩大、供应链的完善和政策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为新能源的规模化、商业化、产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尤其是考虑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及环保成本,预计再过5-10年,部分新能源电力成本将接近传统化石能源,市场竞争优势将逐步显现。
第一,“十二五”期间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至2015年底,并网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要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要达到190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14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1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推广面积要达到4亿平方米。政策上还首次提出地热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规模。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预计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
研究推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建立和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即按各地电力消费总量来规定可再生能源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讨论稿)》2012年5月初已下发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征求意见后即出台最终方案,《讨论稿》要求,对于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占自身发电比例要达到11%,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把配额下发至各省份。
完善新能源价格补贴机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政策补贴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用电户的直接交易,全面落实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及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供气和液体燃料的价格及服务收费标准。
第二,新能源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十一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在机组适合中国低风速、低温、高海拔等特殊环境条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兆瓦级风机、海上风机等科技难关被相继攻克,大容量机组开发方面已实现了与世界同步,关键零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风电设备供应链日趋完善。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核心装备部件制造、并网、电网调度等关键技术,形成从风况分析到风电机组、风电场、风电并网技术的系统布局,推动近海和陆上风力发电产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光伏行业在硅锭制造技术、冶金级多晶硅、高效能电池片、SE、ESE、MWT等方面的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多晶硅生产技术持续进步,2012年,我国万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将投产,低能耗还原、冷氢化、高效提纯等关键技术环节进一步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增强,先进企业的综合电耗将达到80千瓦时/千克、生产成本达到19美元/千克的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已基本立足国内,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我国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可为未来二十年我国核电发展提供可靠的设备保障。国家能源局积极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分两批设置了十个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目前我们已全面掌握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并实现了批量化、系列化发展,AP1000三代压水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第三,原材料及设备制造成本将持续下降。作为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目前风能发电的技术已经较成熟,国内风电机组普遍采用当今世界主流技术,世界领先的3MW机和海上风电项目均在国内落户,同时风电市场化运作机制不仅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风机制造领域,也使得风机厂商在技术、质量和成本控制上实现充分竞争,推动国内风电技术和管理水平快速提高,由于竞争激烈,风电整机价格大幅下滑,整机价格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降到2009年的5400元/千瓦,再到2010年跌破4000元/千瓦,直至如今的低于3500元/千瓦,较三年前几乎腰斩。当前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2012年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加工成本分别有望降至19美元/千克、0.18美元/瓦、0.18美元/瓦和0.25美元/瓦,届时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组件成本将达到0.73美元/瓦,同比将下降27%。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部分企业已经做出10年的产品做工保证,产品性能保修期延长至25年,并保证组件功率输出在首次使用后每年的衰减在0.7%以下。随着薄膜电池的发展,光电发电成本会越来越低。欧美国家预计,15年至20年之后光伏发电成本将接近煤电成本,有望实现平价上网。
第四,国产化率和产业自给能力迅速提高。目前国内在运风力发电机组(不包括台湾地区)中,国产机组的市场份额已超过85%。随着国内风电市场的发展,国内有10余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华锐、金风等7家制造企业已经跻身世界风电设备制造15强,其中华锐风电已经跃居世界第二。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带动了国内风电技术水平和运营质量的快速提升。目前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逐步进入产业化,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全自动印刷机和切割设备外基本实现了本土化并具备生产线“交钥匙”的能力。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寸整线生产能力。多晶硅有望彻底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预计2012年我国投产的多晶硅企业将达到60家以上,产能超过16万吨,产量达到13万吨,可满足国内80%以上市场需求,形成约占世界市场40%的良好态势,多晶硅自给能力的迅速提高,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全球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第五,新能源“并网难”瓶颈将逐步缓解。我国新能源资源大多位于“三北”地区,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连续数年翻番增长,“并网难”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并网难”有三条路径:一是将新能源开发模式从原来的“集中开发”改为“分散式开发”,实现新能源的就近、就地利用;二是加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纳。三是通过建立后备能源的手段,比如将风电和具有储能优势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相结合,以避免电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的问题。目前,国家正在以上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新能源“并网难”问题。《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风电并网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技术范畴。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以扩大风电消纳范围,实现风电的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总结风电发展经验,未来我国将不再一味发展大型风电基地,也鼓励分散式开发”。可以预计,随着这些规划和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困扰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并网难”瓶颈将逐步得以缓解。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