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均居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为更好的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以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产业协同、开放合作为准则,提出到2026年,我国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据《建设指南》介绍,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7个部分。
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性、框架性、总体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主要规范数据、算力、算法等技术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夯实技术底座。关键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文本、语音、图像,以及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的技术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主要规范由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模式。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以及重点行业智能升级的技术要求。行业应用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的技术要求,为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安全/治理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等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建设指南》重点提到要围绕原材料行业,开展大模型畅联产业数据、优化在线监测调控和工业改进等标准研制。围绕装备行业,研制智能装备感知、交互、控制、协作和自助决策等标准。
与《建设指南》发布相对应的,工信部还就筹建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咨询各方意见,委员拟邀请相关人工智能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会、第三方机构等专家担任,在加快重点标准研制、促进标准落地应用和推动产业国际合作三方面充分发力。
双管齐下,全力赋能,两大举措将加快完善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为更好的助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作者:胡锦明)
(来源:工联网ii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