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寒意袭人”。
整体车市连续16个月下跌,伴随销量断崖式下滑,市场洗牌已经开始;补贴退坡,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遭遇销量“滑铁卢”。
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巨变,已经在汽车业上演。
随着5G、车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到来,经历了130多年的汽车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汽车制造商的赛道发生了变化,硬件能力不是唯一标准,软件越来越被重视。传统内燃机技术不再受到追捧,智能电动汽车成为行业新主角。
变化的市场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在坎坷中前进、智能电动汽车充满未知,迷雾之中,哪条路才是对的方向?
此刻,穿越寒冬,中国汽车需要“直面未来”的勇气和方法论,于是,一场立足当下,仰望未来的思想盛宴孕育而生。
11月20日,广州车展前夕,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以“穿越寒冬、直面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国汽车产业峰会落地羊城。从生产、制造到销售的全汽车产业链知名企业高层、行业资深专家等,组成庞大的嘉宾阵容,共同针对三个话题——“智能+电动”重新定义汽车、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深度布局未来出行,进行深入探讨。
“新能源汽车已经到了新的拐点。在过去,政策驱动、补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年补贴退坡之后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车企真正靠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汽油车用户里面争抢用户的时间点,已经到来。”
11月22日,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峰会上表示。
今年以来,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下滑,中国电动车行业走到拐点时刻,也将诞生全新的市场机会。
冬天已至,但春天并不遥远。电动汽车行业仍然是汽车业的大势所趋。同时,硬件能力不再是衡量汽车的唯一标准,软件能力越来越被重视,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
面对特斯拉以及大众丰田等跨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电动车市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有观点认为,只有进一步发挥中国在互联网、通信等领域的优势,将电动化和智能化相结合,中国的电动车才能在未来的赛道中取得成功。
电动,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的能源使用方式,智能,也不仅仅是让汽车变得更聪明。智能+电动,会重新改变汽车的使用规则和意义,改变人们的出行生活。
11月22日,一场激烈的思维交锋在2019中国汽车产业峰会上演。对话嘉宾包括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奇瑞雄狮科技总经理邬学斌、亿咖通科技CEO沈子瑜、腾讯车联产品副总经理兼梧桐车联CEO潘家骅,主持人为寰球汽车传媒董事长吴迎秋。
电动车离“春天”不远
吴迎秋: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你觉得中国电动车市场何时能恢复增长?
王秉刚:一个产品如果国家补贴超过十年还起不来,我认为这个产品还不到时候。实际上,到一定时候,补贴必须退掉,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市场真正的面目。哪怕新能源汽车下滑,也要坚持把补贴拿掉。
但并不是离开了补贴,就没有了激励政策,政府还在制定很多激励政策。补贴拿掉以后,哪些企业可以站得住,哪个城市可以站得住,这是看真本领。总体来看,我对电动车市场还是充满信心的。
何小鹏:冬天已经到了,而且冬天延续的时长比想象中的长很多,我们认为未来起码还有12个月。
但是,我们既要看到冬天的到来,又要看到春天在不远处。春天到来之后,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换个角度来看,我看到中国卖给消费者的1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电动汽车,上半年增速达到了500%,下半年也超过了200%,保持高速增长。
肖勇:目前,纯电动汽车受价格体系的导向影响,企业的经营要在一定成本幅度内考虑。作为一个进行纯电动汽车经营的企业,如果想实现盈亏平衡,需要足够的销售规模。广汽新能源今年销售4万台是没有问题,2020年,我们认为市场还会很艰难,但是广汽新能源踩准了节奏,产品正在进行更新换代。
吴迎秋:当前,电动车企业面临着哪些考验?
何小鹏:对于新造车企业而言,交付一万台数万台的过程很痛苦,一年交付几万台也不能获得利润,从现在来看,起码是十万甚至是十几万台才有可能做到,这是经营做得非常好的、品牌做得不错的企业。2020年、2021年的强竞争才刚刚到来,如果规模没有起来、没有过冬的“弹药”,很难在下一轮竞争里面获得价值,这是我们很多新造车势力面对的挑战。
肖勇:在未来的竞争中,应该是科技+成本的竞争,科技让我们产品更有魅力,让传统燃油车客户可以被吸引过来。消费者正在发生变化,从70后、80后为主力变成90后、00后,吸引他们的是科技的魅力。智能手机可以取代传统手机最大的竞争力是它的魅力,智能手机比传统手机贵得多,但还是成长起来了,这说明科技的魅力无法抵挡。大家都有魅力的时候,就看谁的成本更有优势。
智能+电动,如何改变未来?
吴迎秋: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在推动着行业发展,也有人将二者结合,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才是最终的趋势。对此,你怎么看?
何小鹏:从某种角度来看,之前“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今天全部碰到了挑战。从趋势来看,我认为把“四化”结合在一起可能有机会,单纯的用,可能机会不大,这是我在做汽车一段时间之后的第一个感受。新造车企业需要换个角度,在中端、中高端,把规模做起来,把企业做起来,把品质做好,再加上科技赋能的差异,这样才能跟原来在以性价比为竞争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肖勇:我对纯电动汽车、智能纯电动汽车是充满信心的,这是大势所趋。我觉得通过我们的努力,包括上下游的整合、横向的整合、各种方向的整合,可以让势头、进度来得更快。
现在传统燃油车还是庞大的势力,甚至占90%的市场,现在要谈颠覆感觉口气太大,但是,行业已经到了巨变的前夜,大家在默默的积累和应对,等待爆发的到来。
邬学斌:因为我做过电动车的开发,也正在做智能化的开发,我认为电动车可能相对传统车来说,对智能化的需求更刚性一点。电动车和智能化两个技术在中国如火如荼,是全世界的范围内最热闹的市场,这两个技术可以给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来上一剂强心针。
我认为汽车行业有两个特点不要忽视。首先,汽车行业车市的波动是正常的,现在是这样,未来也会这样,很多车企习惯了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不习惯停顿一下。第二,从技术上讲,我认为汽车产业不是原创技术的承担者,它是一个普及技术的推广者。因为对汽车行业而言,成本和安全非常重要。
沈子瑜:智能电动汽车可以让我的智能网联永远在线,永远有服务。传统汽车,当人离开时是没有电的,需要有很大的变化让电进行唤醒。所以,智能电动汽车未来给人带来的体验改变,会助力产品的市场,这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从根本上讲,无论是智能电动汽车还是智能网联汽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产品和用户感知的问题。从产品本身来讲,产品可以给客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价值,产品就有竞争力。
潘家骅:我跟大家的观点不太一样,相比较新能源车,我更喜欢称其为电动车。我们叫新能源车的时候很容易关注它只是汽油的替代,电动车是全电,不仅仅是能源本身,而是整个汽车的电子架构的全电驱动。
在我们眼里,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车好比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在模拟电话上可以增加新的智能和生态,但是存在它的上限。我非常坚信,新的电动车的架构才能带来真正的智能,只有智能电动才是未来。
吴迎秋:如何评价特斯拉?你怎么看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
邬学斌:网联已到,智能会来,电动是补充,不要指望今天的锂电池可以代替内燃机。
沈子瑜:特斯拉做了全球市场,要让一款产品在全球市场不同年龄不同种族都喜欢用是很难的事情。我们是敬畏它的,但是在中国我还是有信心,可以做得比特斯拉更好。
潘家骅:系统和整车各有千秋,但是生态和服务唯腾讯一枝独秀。
何小鹏:看一个事情不能只看一个点,把智能、品牌、规模、经营、服务都做好,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王秉刚:电动化大趋势不会改变,但是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车完全取代燃油车还有相当长的路,我们还是要看电池下一步怎么走,安全性怎么样,成本下降怎么样。但是我认为在适当领域代替燃油车,现在开始已经可以做到。
我们把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结合起来,肯定对客户、对电动车有好处。许多互联网造车的企业,他们有很多新的思维,利用互联网给消费者提供非常好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消费者对续航里程不足的焦虑。如果将智能化和电动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智能化和网联化结合起来,推动电动车发展肯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成果。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