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主办,东浩兰生集团与智能网共同承办的“第四届未来制造高峰论坛”在上海西郊宾馆成功举办。来自西门子、三菱电机自动化,施耐德电气,菲尼克斯电气、罗克韦尔自动化、格力、台达、TE等知名企业的代表围绕着“技术创新,产业集成与升级”的议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本届峰会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间的合作与沟通,智能制造装备的升级与改造,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交流平台。
集成与合作促进产业融合
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贵发出席了论坛并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成熟,打破了工业厂商处在狭窄行业的封闭状态,工业制造业在IT赋能下具备智能属性,获得更快的更新速度和更高的增值服务。基于数字化理念,各个厂商、各个产业之间出现某种融合,用户所享受的服务是多家供应商整合后的方案。
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贵发
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中,演讲嘉宾们对各自企业近年来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做了全面阐述,集成与合作的理念正在成为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TE工业事业部系统应用业务单元副总裁兼总经理杨光华谈到: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寻求整合数字技术,以提高灵活性,提升效率,防止意外停机和加速生产。TE设计和制造连接和传感器解决方案作为系统集成中的关键部件之一,使支持互联网的智能工厂成为可能。
TE工业事业部系统应用业务单元副总裁兼总经理杨光华
“互联企业”通过实现人员、生产过程和技术的无缝连接,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总裁石安在演讲中指出:“互联企业”以运营技术(OT)与信息技术(IT)的融合为核心,旨在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提高生产力、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高度契合。罗克韦尔自动化坚持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依托,致力成为中国工业产业升级中的推动者,服务更多中国的制造企业。
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总裁石安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e-F@ctory推进统括部长谷宏明谈到智能制造面临的课题仅仅依靠自动化和信息化是难以解决的。e-F@ctory以从生产现场出发进行经营改善为目标,充分发挥“人、机器、和 IT的协同”,实现柔性生产,降低供应链、工程链全过程成本。针对市场需求,三菱电机不仅提供FA机器、机器人等,还积极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横跨从咨询服务,系统设备导入到运营维护在内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FA领域的应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从而让数据给业务带来切实的改善效果。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e-F@ctory推进统括部长谷宏明
智能时代的制造工厂除了要求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有效统一,更必须具备绿色节能的效果。台达-中达电通机电事业部总经理陈敏仁在演讲中提到台达以软、硬件工业自动化产品打造的整合制造系统、制造可视化节能和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更先进的生产智能化;同时台达多种在能源管理、楼宇自动化的系统及解决方案同时也增加了台达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价值。
台达-中达电通机电事业部总经理陈敏仁
作为中国制造企业典范的格力电器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智能制造的战略方针,构建了格力智能工厂的技术体系。据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威介绍公司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软件(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硬件(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设备),提供智能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威
IIOT是IT与OT的融合,其中OT是主导,IT是工具。针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独特需求,施耐德电气(中国)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部竞争力中心经理王冰指出施耐德电气依托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结合“透明+融合”、“先医后药”、“先软后硬”的理念,提供最适应中国制造业现阶段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解决用户在生产效率、能耗和质量方面的挑战,帮助客户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卓越升级。
施耐德电气(中国)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部竞争力中心经理王冰
越来越多的IT应用(如数据库通信、云计算和直连ERP系统等)正成为传统控制技术的一部分。菲尼克斯电气自动化市场负责人赵春风阐释了面向未来的控制平台PLCnext Technology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前景。该平台满足可访问开源平台;快速实现应用自动化;以及可自由选择编程工具三个需求。
菲尼克斯电气自动化市场负责人赵春风
“实现数字化企业--正当时”是西门子在本届工博会的主题,也是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销售华东大区数字化企业销售总监叶时针在本次论坛分享的主要内容。西门子“数字化双胞胎”为离散与过程工业客户带来的价值、基于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驱动系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推动中国产业不断向数字化工业迈进。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销售华东大区数字化企业销售总监叶时针
圆桌论坛,大咖各抒己见
本届会议吸引了来自冶金、纺织及服装、IT与电子、电力、机械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及化工行业的企业高层,采购决策人、工程技术人员近500名观众的参与、对促进企业间的良好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