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点击‘我要就医’,‘预约挂号’,然后依次选择医院、科室、医生、预约日期、预约时段,如果有余号,系统会显示剩余号数;否则,系统会提示‘已预约满’。”4月24日上午,在天津总医院门诊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前,申传梅义务帮助其他患者使用手机软件预约挂号,她并不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志愿服务只是因为她愿意在自己看病之余,把智能医疗带来的便捷与他人分享。
2015年下半年,天津部分医院率先启动智慧门诊。在积累了两年的试点经验之后,于2017年6月启动全市智慧门诊建设,百姓和医生都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利与和谐。与此同时,机器人辅助医生实施精准治疗,也为患者康复送去福音。
先智慧挂号 再智慧住院
提起挂号,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怵头,那意味着早早起床和漫长的等待。挂号难是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为大城市大医院专家号供不应求。
“以前,为了挂上一个三甲医院的主任号,凌晨就要到医院排队。有一次为了给家里老爷子挂上专家门诊,我提前一天晚上到医院排队,自带躺椅,足足等了一宿。”天津市民季先生对医疗状况的改善很有感触,“现在有了软件预约功能,再也不用熬夜挂号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信息处处长杨旭告诉记者,在高峰时段,总医院一天发放挂号源11000-12000个;日均发放号源9000-10000个。2017年总医院全年发放号源330万个,其中,通过手机软件科瑞泰Q医的预约量达到55%,有力地缓解了门诊窗口排队长的问题。同时,总医院已安装近80台自助服务终端,患者可凭身份证、医保卡或院内卡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使用多种支付手段,在自助机上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等功能。
“类似打车软件有司机端和乘客端,智能医疗软件也有医生端和患者端。手机上安装医生端软件,医生早上上班之前,在地铁上就可以看到已经预约、今天即将前来就诊的病人情况,包括既往就医档案。对患者情况心中有数,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和医院服务水平。”科瑞泰公司董事长苗廼琳说。
与Q医一样活跃在智慧门诊领域的是金医保。金医保由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大楼,记者看到金医保工作人员及大学生兼职人员向患者提供有关软件下载、自助挂号、自助取号的技术支持。
继智慧门诊取得初步成效之后,智能医疗的下一个风口是智慧住院。智慧住院系统启用后,患者不用再去门诊开住院条,到住院部找床位,而是可以通过手机办理,刷一下身份证,床位需求、患者信息、交纳押金等。杨旭介绍,智慧住院系统的一个亮点,是实现跨病区收治患者,总医院将在跨病区病人办住院的时候,加注标志,让大夫护士一目了然,提高病床使用率。
机器人辅助治疗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互联网+医疗”为患者带来的另一福音,是机器人辅助治疗。
2015年11月,“神工二号”机器人正式落户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人工智能在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治疗的研究。“神工二号”机器人由天津大学研制,一中心医院承担临床应用工作,通过分析脑区激活程度搭建了人脑和偏瘫肢体的信息通路,有效地促进原有运动障碍的反射弧的逐渐恢复。
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汪志云主任医师介绍:“‘神工二号’机器人的主要原理是融合中风康复中的运动想象和物理训练疗法,在中风患者体外仿生构筑了一条完整的人工神经通路,通过模拟中枢神经通路、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念信息,驱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引导瘫痪肢体产生对应动作,完成主动康复训练对皮层、肌肉活动的同步激活。目前,已对160余位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了治疗,总有效率70%左右。”
2017年1月10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牵头成立“沃森联合会诊中心”,成为全国第二家、北方地区首家引进沃森智能肿瘤专家的医院。
“沃森”肿瘤智能诊疗系统是美国IBM公司所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具有强大的认知计算能力,应用于肿瘤医学领域并辅助肿瘤治疗。医生只要在沃森肿瘤系统中输入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癌症分期、局部复发、化疗方案、病理分期、癌症转移等多项具体情况,沃森会快速给出肿瘤治疗的建议方案,当医生选定了某一种治疗方案之后,它还会给出采用此方案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信息,帮助医生总体评估该方案的疗效与风险。
三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朱广苓告诉记者,目前该医院已经通过“沃森”肿瘤诊疗系统对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门诊肿瘤患者进行了会诊。
根据天津智能医疗与健康专项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智慧医疗与健康服务体系,形成智能医疗与健康服务功能、智能科技创新、智能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生态系统。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