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战略”到英国的“高价值战略”,全球主要制造业大国均在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主要工业国家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共同选择。近几年,我国也明确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而三大运营商、海尔、华为、阿里等纷纷入局工业互联网产业。2018年,在有关部门的引导带动下,我国将迎来全面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开局之年。
广东联通携手26家企业入局
1月31日,在“创新合作 智造共赢”广东联通工业互联网合作伙伴大会上,广东联通现场发布了助力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工业装备联网”策略方案及“上云用云”优惠政策,同时进行了生态合作签约。在助力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合作领域,广东联通与树根互联、美云智数等13家企业签订《广东联通2018年助力企业“智能制造”生态战略合作协议》;在“工业装备联网”策略方案合作领域,广东联通与研华科技、鲁班通、广州极迅客等7家企业签订《广东联通2018年工业装备联网生态战略合作协议》;在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合作领域,广东联通与思科公司、中设智控、东软集团等6家企业签订《广东联通2018年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生态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战略合作签约标志着广东联通在2018年将联合26家供给资源池企业,为全省工业企业提供更便利更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工信部将启动三年行动计划
广东联通的此次行动,仅仅是去年以来不少企业纷纷入局工业互联网的一个案例。
在近日召开的“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将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323”行动,还将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项目试点示范,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城市和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由过去家电、服装、机械产业向飞机、石化、钢铁、橡胶、物流等更广泛领域普及。所谓“323”行动,是指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两类应用,一是大型企业集成创新,二是中小企业应用普及,构建产业、生态和国际化三大支撑。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表示,工信部将在2018年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并启动首期工程。
成立产业联盟聚拢资源
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在这种形势下,2017年,国务院发布《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提出到202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阶段发展目标。
苗圩表示,2016年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企业积极性和活跃度都在显著提升,在新型网络的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分析以及安全保障等关键领域涌现出一批综合集成解决方案,形成了一批验证示范平台和优秀应用案例。
实际上,为利用互联网创新优势,打造中国版“工业4.0”,推动工业高效升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于2016年初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成立。该产业联盟以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产业联盟为宗旨,联盟成员数量从成立之初的143家已上升至309家,其中7%的成员来自境外,目前该联盟已下设8个工作组和4个特设组。
一年多来,该联盟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标准研制、试验验证、产业推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数字化基础薄弱成为难题
据咨询机构IoT Analytics的统计,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预计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6.44亿美元。
目前,我国大量工业制造设备老旧,连接十分困难,每一个信息设备的孤岛相互隔离,数据的采集也很困难。另外,系统数据相对独立,管理起来非常难。工厂体系也是五花八门,数据的流量一旦介入生产环节,流量巨大,扩容也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实现“两个连接”的愿景,即企业工业专网的连接和客户互联网的连接。
在谈到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短板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辉认为,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相对薄弱,即使是已经具备一定数字化基础的企业,在数据采集、网络互联、数据互通与互操作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困难。与此同时,虽然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有一定优势,但高端装备、自动化、工业软件、工业网络等领域与国外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工业互联网发展所需的产业基础尚不完备,在工业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布局也需要进一步加快。
“中国工业互联网实践已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大阵营,三个路径和四个模式’。两大阵营是指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和推进;三个路径分别是从生产角度、产品角度和平台角度切入;四个模式是指基于现场连接的智能化生产、产品的智能化、基于企业互联网络化的协作和基于虚拟精准对接的个性化定制。”余晓辉指出。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