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利用电能是未来的电能供应概念和系统的关键。通过智能电能网络,HARTING开发出了下一代智能网络系统。因此,工业智能网络也已问世。
电能的有效管理是工业公司持续成功的基础。在电能政策新方向的环境下,电能以其生产流程中的核心位置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公司重要的成功因素一是可靠的供应,一方面则是富有责任心、时刻了解运营成本的处理方式。
今日,电能问题通常被片面的认为是电能采购问题。因此,通过电能控制减少主要电能消耗量是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实际流程通常会被相关方忽略。因此,我们必须将重点放在以流程为基础的节电方案,确保系统不会在停机或机器暂停运行时浪费电能。
电能的可持续应用问题也引出了整个公司的流程效率问题。我们只能在供应、分配以及消耗系统中引入新结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电能供应的分散化将是未来主要的现代电能政策,同时电能供应的分散化也需要我们采用智能电能管理,用新功能重新发挥传统系统组件的作用。加之法律法规和电能消耗压力,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深入(如EN16001/ISO 50001等法规)。
无论是成本压力还是可持续发展压力,确保节能和高效使用,同时不限制相关组建系统的可用性仍然是当前电能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客户网络中管理电能流。
智能电网
因此,HARTING技术集团解决了工业应用环境中有关智能电网的关键问题。通过引入智能电网,公司已发展出了智能化、结构灵活的概念,为工业领域中的电能管理带来了新的品质。
网络管理奠定了智能电网的基础,同时网络管理还承担了活跃网络组件(HARTING智能电能装置)之间的通信。
HARTING要实现两种方式:
电力网络:将电力管理集成到网络管理中
HARTING提供了以太网开关。该开关能够记录整个电力分配网络中的能源消耗数据,并通过标准以太网传送数据。作为装置及系统细分的主体,机器以及自动化单元被集成到宽网中,因此用户无需再添加网络节电。开关收集的数据可在多种公司应用程序中应用。此类程序不仅包括自动化程序,还包括设备管理系统以及MES和REP系统。
智能电网:将通信集成到电网中
单独通信结构不允许电能分配的实际拓扑中出现状态说明。通过将数据传送和通信结合到单线缆中,我们能够克服这种缺点。通过使用SEoP(交换电力以太网),HARTING可依靠标准以太网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在SEoP技术的帮助下,我们能够部署以太网管理功能。LLDP(链接层发现协议)允许系统确定网络拓扑。而通过对拓扑逻辑的了解,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额外功能(如分析)。这样,用户能够准确定位链接不佳的联系线,或探知不正常的电力消耗。我们还相信,拓扑逻辑能够主动转换,实现灵活的横向概念;这种概念与不断增加的个人能源恢复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这两种概念,HARTING能够支持达 400伏的低压智能分配。
接下来您会发现综合的效果:根据智能电能网络概念,整个公司的电流变得透明(从个人机器、系统到工厂的电流)。这会出现大量机会(如监控分析消耗文件),进而实现整个能源消耗的优化。这样,我们能够将成本直接分配到个人流程步骤中。这样相关方还能够在公司控制室实现多个流程电能流的可调节控制。
技术解决方案
凭借智能电网连接,HARTING连接了基于 mCon串行开关的组件,并添加了新的电能功能。因此我们可将除电能外的测量设备集成在一起。另外,系统还能够实现多个流程的电能流协同控制,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电能管理优化。系统能够储存、处理并通信电能流数据。智能电网的目的在于支持客户的准确流程分析,而着正视能源使用优化的基础。通过分析连接数据,用户能够全盘考虑能源流、能源控制以及个人消费者的相关规则。
技术创新由现代以太网技术组成。这种以太网技术为传统的电能消耗测量记录添加了用户接口;这种接口方便用户执行扩展选项。
与此同时,HARTING正不断深入发展 SEoP(交换以太网电能)技术,还会将该技术将以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功能集成到未来的系列产品中。为评价新功能,HARTING与DFKI (Deutsche Forschungszentrum für Künstliche Intelligenz,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开展了合作,并进一步测试了智能工厂的智能电网。智能工厂展现了“未来工厂”,更是一家独立研究和示范工厂,可以经过自由修改和扩展。智能工厂的模块化结构可以很好适应HARTING的智能电网模理念。
首先,每一各生产模块都采用了智能电源装置。在纽伦堡举行的展览会上(SPS / IPC /驱动器2011),HARTING将于从11月22到24日展示其初步成果。
HARTING认为智能电网是一个连续的、富有逻辑性的步骤:现在,系统已经采用数据生命线实施了高效公司的智能网络系统,相应概念也转移到了电能生命线中。在此背景下,智能电网将为所有应用程序形成一个汇聚性的平台。如果您仍要提高整个公司的流程效率,那么您需要实现上述方法。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