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工业4.0”概念虽然是由德国提出的,但是近几年却火热全球。每个国家对于“工业4.0”来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德国眼中的工业4.0是怎样的?德国人眼中的工业未来是什么样的?
“工业4.0是一个概念,它向德国所有的企业发出一个信号——新的工业时代已经来临,你必须有所行动。而这个行动,就是将传统生产模式与互联网联结起来,即‘工业+互联网’。” 德国“工业4.0教父”、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长海宁·卡格曼教授表示,“它是工业的未来。”
工业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但不变的是工业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例如,未来人们还会驾车出行吗?当然。只不过,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更多元了,要有更优质的材料,更优越的性能,更清洁的能源……
中欧商学院院长佩德罗·雷诺认为,工业的未来将要求生产商及时跟上快速变化的需求,且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去更新相应的生产设备,以适应生产新的产品。如今的工业生产车间与20年前相比,更加自动化,有更多的工业机器人参与。同时,自动化并没有如人们所担心的那样取代人的位置,相反,如今参与工业的人员数量,也比20年前要多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产能力提高了、方式不同了,人们的想法也更多了,产品也更丰富了——消费者需要更多的产品。
在生产线愈加自动化的今天,工业产能在急剧上升,全球产能过剩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谁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抛开“数字经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表象,就会发现德国工业4.0的根本目的,正在于此——需求引导生产,进一步提升创造价值,将成本与耗损降至最低。对此,德国工业4.0对生产企业提出了5点要求——动态弹性生产、人机生产互动、资源消费最优化、工厂高效使用以及生产过程全透明。最关键的一点,莫过于建立弹性生产线,从批量生产转向产品值更高的私人订制,以订制方式达到零库存,以更加智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方式将废品率降至最低。
所谓“弹性生产线”,是指一条生产线不需要更换设备,就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随时更换各环节的关键参数,生产出有差异性的产品。在今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已经有不少德国展商拿出了弹性生产线的模型。在德国传感器家族制造企业西克(SICK)的展台前,机械手臂前端的智能摄像传感器可以识别汽车前网关键部位的各个编码,来获得客户的个性定制要求,并直接对手臂下达命令,切割出不同的汽车前网,动态弹性生产随即实现。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工业是德国经济的引擎。德国著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指出,真正撑起德国工业的,是德国的中小型企业,数以百计能够做到世界行业领先却不为人知的“隐形冠军”。因此,这些中小型企业是否能够及时根据上下游企业产品的改变做出生产调整,对整个德国工业体而言至关重要。虽然目前来看,中小型企业升级至弹性生产线周期长、成本大,但若果真实现向工业4.0的转型,这些覆盖各个工业领域的世界“隐形冠军”,将帮助德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制定一套“未来工业标准”。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