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莫要“急功近利”,并非说科技创新可以慢慢来,甚至可以等等看看再说。
目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却令人堪忧,下面就给大家说说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堪忧的重大原因。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创新的现状却不乏可忧。上海纽约大学终身教授张峥近日表示,我们的科技发展,距离国际最发达水平也许差距为零,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落后。他提醒社会高度重视这种“零减”现象。“‘零减’现象缘于我们总是处于跟风状态,而不是更超前地来对待科学问题。”
这一提醒,点出了时下企业创新的一大病症。在实施科技创新进程中,有些企业不免有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出现“跟风”和“伪创新”现象,而这无疑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大敌。
翻检一下近年的企业创新成果,“跟风”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随着国外“机器人”研发生产使用日渐红火,国内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也始日渐增多。能够生产“机器人”固然好,但问题是国内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有些所谓的“机器人”充其量不过是“智能手臂”而已。笔者并非说不能引进和模仿,但如果一味“跟风”,虽一时能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从长远看却对科技创新能力毫无助益。诚如张峥教授所言,“别人热什么,我们跟得比谁都快,而且热得也更厉害,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热,却令人生疑。”
这就不得不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了。否则,不明就里、本末倒置,丧失了科技创新能力就会丧失核心竞争力,丧失了核心竞争力也就会丧失市场占有率。就如生产“机器人”,如果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如果我们未能超前研发,那么,我们就引领不了驾驭不了市场而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注定走不出“贴牌”生产的怪圈。
“伪创新”,是另一个需要切实防止的问题。什么是“伪创新”?也就是徒有“面子”而缺失“里子”的所谓“创新”。据外媒报道,孙悦(音)参观了5月在上海举行的亚洲消费电子展,这位30多岁的母亲说,智能奶瓶的发明者太过关注花哨的新功能,忽视了重要的细节。她说:“我用过这种奶瓶,很快就不用了。奶嘴溢奶太多,孩子会呛到。我估计研发人员没有一个人家里有小宝宝。”因为急功近利,因为没有搞清楚市场真正需要什么,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遭到消费者的诟病,也是想象中事。
其实,要将真正创新性的技术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不是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做到的,许多所谓的创新其实是伪创新。为了赶时髦,为了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匆匆上马项目,粗粗选择工艺,抛却应有的工匠精神,不再注重细节,不再设身处地考虑消费者的感受,这样的创新不是“伪创新”又是什么?长此而往,除了扼杀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也是在自毁市场、自毁前程吗?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为此,企业必须从一味“跟风”中、热衷“伪创新”里走将出来,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真正寄托在“做长做专做精”上。做长,就是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大投入,努力在积累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做专,就是要立足本企业的实际,围绕争做本行业产品“单打冠军”的目标,以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国外企业和国内有关大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做精,就是要弘扬工匠精神,领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要义,不好高骛远,不哗众取宠,把产品做得更精美更人性更富生命力。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莫要“急功近利”,并非说科技创新可以慢慢来,甚至可以等等看看再说。事实上,企业科技创新作为一项发展战略,等不得也等不起,之所以强调要摒弃“急于求成”的心理,是期望企业能够善于识变、应变、求变,真正沉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做、脚踏实地地做;尤其要通过产学研“三结合”,加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最终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技术,进而产业化”的进程。企业一旦能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的瓶颈,从供给侧夯实企业新一轮经济景气的基础,也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