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问企业家· 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裁 陈向力
记者:GE的工业互联网能解决哪些市场需求?
陈向力:GE中国研发中心正在研发从机器互联、实时控制到数据分析、新材料等相关各领域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本地市场的医疗、航空、能源、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客户提升生产率和运营效率。
记者:有人认为工业互联网只是概念,具体说GE在中国推行工业互联网的进程中面临哪些挑战?
陈向力:中国制造业实施工业互联网面临的挑战有这几个方面:安全性,企业转型不管走什么路,但传统信息化的安全不足以覆盖到制造领域的安全,除了IT的安全还要兼顾OT(运营技术)的安全;从数据中心到网络、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部署面临各种困难;人才方面,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但都过于单一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技术引入企业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传统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带来冲击。
记者:企业适应工业互联网需要做哪些调整及技术储备?
陈向力:没有数据,企业会有盲人摸象的感受,数据化是前提。大部分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基于经验,即便有一些数据,也是局部的、不及时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全数据采集非常关键。同时,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数据的分析能力也至关重要。有了数据可以进行可视化,通过信息可视化手段通观工厂制造的全流程。
记者: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市场热点,这个领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陈向力:GE的切入点是配置了由传感器联网的LED照明系统并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捕获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数据,通过专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并提供数据分析及见解,为城市、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宜的电力。通过传感器接受市民信息,提供信息服务。比如放置在路边的智能充电桩,可以在汽车满电时提醒驾驶者;可以探测到堵塞的路段;还可以通过路灯上的摄像头装置捕捉可疑的画面,提高城市的安全等级。
记者:GE中国研发中心是做服务支持还是也做核心技术的开发?
陈向力:简单的“本土化”研发是指将团队部署在本土市场,在全球团队开发基础上做的小调整。GE中国研发中心从总部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到推行产品本地化,我们经历了学习、成长、独立三个阶段。譬如我们发现美国医院使用的CT机不太适合中国医院,太贵且预约量不足,所以保留关键功能的同时使机器价格降了一半。现在我们有70多项研发成果投入市场,出现了一批受本地市场好评又远销欧美的明星产品。
记者:GE中国如何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技术研发?
陈向力:我们和各个政府部门及层级合作,前不久我们与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3D打印工艺,我们作为子课题的技术支撑方协助它们开发基于镍基合金粉末床的3D打印样机和工程化平台,为最终实现金属零件的3D打印制造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我们也承担政府方面的决策咨询项目,还有上海市政府的重大专项课题。
记者:如何与本地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陈向力:企业合作基于双方的兴趣点和利益点。合作的形式有很多,包括联合开发、委托技术开发等。我们和上海电驱动及上海大学三方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和控制系统上形成了创新平台。我们近日加入了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
记者:GE中国研究院与GE其他研究院如何协同?
陈向力:GE全球研发中心3600多名科学家不只为一个业务集团工作,他们服务于GE的所有业务集团,我们知道如何有效共享技术、市场等资源,推动规模创新,同时将创新理念辐射到更多业务中,这就是“GE技术商店”的概念。我们还利用全球科研网络,链接各国顶尖科学家,并同科研机构、顶级院校以及战略伙伴合作,整合研发力量来解决客户需求。
记者:跨国公司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担心的又是什么?
陈向力:GE中国研发中心经历的发展历程,本身也是跨国公司不断加大投入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经济学人》杂志将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列为国际公司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之一。不过,这些方面的改进很让人感到欣慰。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