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而智能制造被视为化解当前难题的一剂良方。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构筑制造业竞争格局,以及引领未来制造业发展变革过程中均肩负着重大使命。
面对概念的渲染和不同版本的解读,很多人难免困惑:究竟什么是智能制造?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到底有多难?在今年ABB自动化世界现场,这家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厂商,通过 “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向业界展示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愿景。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
对智能制造的任何描述可能都离不开工业机器人这个标签。在智能制造新模式中,机器人是支撑它的核心要素,核心技术。
在前不久的ABB自动化世界上,20个机器人工作站重磅集结,全面展示了ABB工业机器人在物料搬运、码垛、组装、激光雕刻、打磨、焊接、贴标、分拣等众多环节的应用场景。ABB全球首款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双臂机器人YuMi®, 通过折纸飞机和复原魔方等妙趣横生的方式表现了它精确的力量与位置控制。YuMi®多功能智能手臂、精密运动控制、基于机器视觉的部件定位、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软件,能够满足消费电子等行业小件装配对柔性生产和灵活制造的需求。
ABB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总裁白天恩
“虽然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工业机器人密度却不高,若从2014年每1万名工人36台上升至2020年的100台,”白天恩认为, “机器人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物联网+是未来制造业方向
制造业通向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与互联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设备、服务与人以及制造流程连接起来,从而提升客户体验,提高生产效率,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定制服务和产品已经成为共识。ABB的物联网+,即物、服务与人的互联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白天恩表示,“物联网+中的‘物’,指那些能生成数据的机器、设备和系统。目前‘物’的数量已经相当大,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64亿台智能联网设备,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超过200亿。未来,软件和服务将成为区别于对手的重要竞争优势。”
ABB最新推出的智能传感器可以说是其“物联网+”理念的一个完美体现。这款智能传感器可以对绝大多数低压电机状态进行远程监控,然后将电机运行数据传送到云端,经由一款专门开发的软件进行分析之后,向用户的智能手机实时发送电机状态报告以及预防性维护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近70%电机故障停工时间,延长30%使用期限,同时减少近10%的能耗。如果全球3亿台工业电机都配备了ABB的智能传感器,节约下来的能源将会相当于100座大型发电厂的发电量。
在ABB传动和控制领域的众多产品与技术之中,物联网+概念也逐渐落地。
此外,ABB推出的手机应用软件Drivetune,可以通过蓝牙连接至变频器,安装人员借助智能手机界面即可完成变频器调试工作,无需断电便可快速解决调试期间遇到的问题。ABB还可以提供传动远程服务,即通过在变频器上安装ABB网络监控适配器组件实现对客户设备的远程监控,及时诊断潜在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帮助客户更好地管控生产过程。这些创新成果,不断夯实了物联网+概念中至关重要的服务环节。
ABB围绕物联网+的创新,帮助用户改进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创收机会。
[DividePage:NextPage]
新常态下的新契机
ABB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和持续创新,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2016年第一季度,ABB集团在充满挑战的市场中取得积极成果,其中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持续提升了盈利水平。
ABB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北亚及中国区负责人亚文霖(Pauli Järvinen)告诉记者,“在过去的2014年和2015年,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推出超过200多个新产品,我们有足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储备,应对市场的变化,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十三五’规划都在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正全面打造产业升级,提升生产效率、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趋势。而这恰是ABB的优势所在。
ABB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北亚及中国区负责人亚文霖
1974年ABB推出的第一台工业电子机器人顺应了工业3.0的浪潮,开启智能制造的新篇章。纵观它 125年的发展历程, ABB发明和率先应用的技术不胜枚举,完美契合了各新阶段的发展需求。未来,ABB“物联网+”引领的技术创新,将会在中国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价值和竞争力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
(IIANews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