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智能制造路线落地实施过程中,将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模式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4年,研华科技和中国移动物联网有限公司签署了“研华WebAccess+物联产业应用联盟合作协议”(以下简称WA+物联产业应用联盟),双方就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的技术方案、产品、应用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这成为物联网产业合作共赢的典范之举。
WebAccess+物联应用联盟成立于2012年,通过WA+联盟,研华希望在内整合HMI/SCADA智能图控软件、IVS智能影像管理平台、IMM互动多媒体管理平台及NMS智能网络管理软件;对外,与各行业的系统整合商(System Integrator, SI)异业结盟,希望利用研华WebAccess开放式平台与硬设备终端,结合SI在垂直产业的应用软件与服务经验,共同发展创新的SRP(Solution Ready Package;产业应用解决方案)服务模式。
(图注:设备云解决方案)
当中国移动加入WA+物联产业应用联盟后,为信息传输环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独立的工业级SIM卡加入远程通信模块的方式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研华将标识、感知到信息传送、处理以及应用连结成完整链条,物联网应用方案日臻完善。
中移动物联网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总监肖青介绍:“中国移动的物联网专网、专用通信模组和处理器模组、物联网开放平台三大产品+智能硬件产品/行业解决方案构成了中国移动目前为物联网提供的产品体系。产品及解决方案面向终端客户提供,涵盖车联网、市政管理、能源、交通、物流各个行业,目前已积累1300万用户。”据了解,设立于重庆的中国移动的物联网中心已成立了三年的时间,一直在积极探索多方合作模式。
对于和研华的合作,肖青肯定了研华作为物联网企业的专业特质:“研华是全球范围最早一批转型物联网的跨国企业,经验丰富;其次,研华与中国移动在业务上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实现了强强联合;第三,研华属于大中华企业,双方文化接近,沟通顺畅。”经过充分的考察和商讨,双方的合作具有相当坚实的基础条件。
目前中国移动在物联网的业务拓展,主要通过与系统集成商、项目承包方合作,协同制定方案。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移动的物联网连接数预计超过6000万,其中市政管理占比30%,交通为30%,金融行业和可穿戴领域各有10%的比例。工业应用主要是以通讯为主,目前总量不大,比例也不高。然而对于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肖青先生却充满了信心:“工业4.0趋势下,联网和低成本部署都是必然趋势,一套系统服务规模用户的方式才能实现更好的效益。我们也看到,未来各个领域的交叉会越来越多,工业物联网必定有爆发式增长。”
(图注: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布局。)
蓝海的开辟往往需要破冰前行,任何合作都需要精心磨合。肖青坦言:“理念和商业模式的改变最为艰难,我们建议研华WebAccess能够在架构上进行创新,能够承担多用户规模使用。目前来看,制造型企业往往是通过解决方案的交互实现单个项目的推进;而通讯运营商则是希望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平台,帮助客户将所有用户都连接导入。双方统一步调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合作模式创新,中国移动将介入产业链上下游直接面对客户,辅助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更好地将客户带动起来。同样的思路,研华已经在实施中,研华推出WISE-PaaS,结合伙伴联盟方案WISE-Cloud Alliance,协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属于自己的物联网架构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在实践中,整体的复杂程度远超乎想象,众多的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大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云端系统的整合、安全保护,以及与商务模式的契合都将成为难题,这也是研华WISE-PaaS平台服务的责任、目标所在。
物联网产业方兴未艾,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在标准的构建、接口设立和弹性模块等方面综合考虑,共同搭建一个开放的标准化平台。将互联网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重应用思维与制造型企业“自下而上”终端设备为起点的方式深度融合,营造出物物相连的智能环境,还需要多方协同。“依据不同行业的不同标准,设置跨行业、跨系统的更为丰富的功能模块,提供科学分类的云平台,搭建便于全球客户组合和创新的平台,将成为高效的创新服务模式。”肖青先生这样预测到。创建值得期待的未来,需要一批勇于探索的拓荒者。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