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传统的出口贸易中,很多企业实现跨界电商,带动东莞这个“世界工厂”向“世界商店”转型。所以,跨界电商已成为“东莞制造”出口的新渠道。
跨境电商让增长乏力的传统出口贸易找到了新的市场,也让个性化、定制化的柔性化生产改变着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
在万里之遥的南非,一位约翰内斯堡的市民登录购物网站,选择了东莞企业制造的家具并完成支付。一个多月后,当地线下经销商就能送货上门安装。
这一幕已经成为现实。今年10月13日,“东莞家具南非行”首批十个集装箱货柜从东莞厚街镇运往南非。其中一半来自东莞市吉徕福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王子春说,这是企业第一次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出口家具,也是第一次进入南非市场。
目前,东莞共有跨境电商企业3500家,2.7万家制造企业以不同形式参与跨境电商,其中超过7000家工厂直接从事跨境电商交易。国际小包日均发送量2014年达4万件,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加到9.7万件。
而在七年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东莞制造”而言尚是生死攸关的命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梁立俊说,金融危机后,东莞外贸面临的是低端制造业的危机。“关键要看跨境电商能否推动东莞制造业成功转型升级,并以此催生东莞对外贸易的新模式。”
邱建勤20年前就在木制品加工行业打拼。在这一最传统、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他的企业已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做到行业翘楚。“如果当时不进入跨境电商,现在可能一个订单都没有。”邱建勤说,公司目前90%的订单来自互联网。
俪丝娅泳衣厂是传统型生产企业。该公司营销总监何东生说,此前一直为全球超过60个品牌OEM以及ODM。自从去年专注供货给跨境电商后,全部供应自己的品牌,仅跨境电商平台的销售额每月都呈翻倍式增长。
东莞东信集团是从传统外贸转向跨境电商的企业。集团董事长詹清海说,跨境电商已成为“东莞制造”出口的新渠道。
多位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认为,跨境电商是东莞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商店”的转型最佳机会,成为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商品开展国外订单销售的新通道。
“过去一个制鞋企业接单,一接就是一万双,一年下来单都接不完。现在这样的大规模订单会越来越少。”詹清海说,相比采用跨境电商这一贸易方式,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碎片化定制化生产模式才是“东莞制造”最深刻的变革。
东信曾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发现,一款东莞生产的手机支架很受南非和南美消费者欢迎。在亚马逊平台上,有客户一次需要订300个,结果上线后2天就销售一空。客户追加订货2000个,3天卖完。现在,一天就能销售2000个。詹清海说:“其实订单没有少,只是碎片化,个性化,谁能跟上客户的需求,谁就能赢得市场。”
著名B2B媒体公司环球资源的企业事务总裁兼《世界经理人》出版人裴克为的结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珠三角企业接受:“中国制造必然从大订单低单价的OEM走向小订单高单价的OBM(B2C),企业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珠三角必须抓住跨境电商特别是跨境电商出口爆发式增长的机遇。“这样不单单能够增加出口,还符合新一轮工业革命特点:个性化消费、个性化生产。利用跨境电商,可以把东莞依靠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模式转变为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
价值颠覆:制造业从“1到N”嵌入供应链
传统低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正在逐渐被定制化、个性化生产所取代,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但颠覆性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则是刚刚开始。
“创新最难的是从0到1,而东莞的强项在于制造,是从1到N。”国务院参事汤敏说,东莞应该找到并引入别人的“0到1”的成果,进行1到N的工作。
“在今天美国的研发成果中,来自大公司的不到三分之一,小公司则超过了三分之二。”汤敏说,小公司的特长是研发,缺点是开拓市场能力差、没有大规模生产能力、资金缺乏。而这些短板却是东莞的强项。
他认为,这一结论对于珠三角以及整个中国制造同样适用。“背靠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市场,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雄厚的民间资本,如果把这三个优点和小公司的优点结合,就能形成新的全球分工。”
“可以灵活调整的产业模式,大量高水平的设计研发和技术工人,良好的融资环境,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是实现从1到N的关键因素。”汤敏强调。
梁立俊也认为,欧洲和美国有可能通过“工业4.0”与“再工业化”重新主导全球制造业,甚至以此替代,进而淘汰新兴国家过期的,甚至现在看来是高新技术的制造业产能。包括“东莞制造”在内的“中国制造”中不少产品正处于可替代范围,未来5—10年过剩产能就会面临完全过期而被遗弃。
如今的珠三角已经不乏从“1到N”的成功案例。宇龙酷派研发的世界上第一台双卡双待手机在这里量产,广东量泽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的皮秒飞秒激光器将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制造,“千人计划”专家习宁为带头人的创新药物科研团队有望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支可能根治乙肝的药物……
但仅仅有了产品还不够,珠三角制造业的目光应当更长远些。暨南大学教授封小云说,珠三角要考虑如何在国际产业版图重组中赢得竞争优势。
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弗曾说:“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预示着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从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扩展的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詹清海用更通俗的话解释这一理论:如果把制造业企业比作“花农”,过去他只负责种花,种子哪来、花卖哪去都不需要操心。现在,制造业企业要建立自己从花类设定、种子购买培育、种植、销售一条龙服务链。“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乐观的情况是,珠三角的制造业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及时填补低端产业转移后的市场空缺。今天,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核心的技术和创新研发、更高水平的人才与劳动力、更多数量的工程师队伍、便捷的基础设施物流网络。
正如东莞市跨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城市应当高水平嵌入供应链之中。“过去我们是‘世界工厂’,在整个链条中我们只是一个车间,是产品的具体生产。未来我们要力争做好外贸全流程供应链,我们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世界品牌’。”
企业家建言
易事特集团董事长何思模
重视研发聚集人才形成竞争力
易事特是东莞乃至珠三角制造业不可不提的一家企业。公司董事长何思模说,易事特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仍能逆势大增长,前三季度销售额高达25亿元,同比增长106%。目前,企业正为全年40亿元销售额目标冲刺。
何思模认为,纵观目前制造业的形势,如果一味依靠加工制造,没有自主品牌、技术创新及高端人才的企业肯定是越来越危险的。企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企业重视才人战略部署、重视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发展密不可分。
27年发展历程让易事特人深切感知到血汗工厂已一去不返,企业已经进入了依靠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时代。何思模说,只有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才能快速占领市场,这需要非常注重研发的投入、技术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易事特紧紧围绕IDC数据中心(含UPS)、光伏发电站(含逆变器)和智能微网(含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车运营、充电桩)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持续为“易事特”中国驰名商标加分。
“点滴质量汇聚使易事特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过程顺利走向品牌全球化的舞台。目前,易事特已在全球设立了268个客户中心,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何思模相信,东莞乃至珠三角制造业凭借其多年的产业基础与多方优势,一定能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突破,通过高端人才的聚集,积累创新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再次飞跃。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