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国内各省将“工业4.0”作为本地提升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工业4.0,被德国提出之后,持续火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清醒的对待。目前,我们各地各部门对“工业4.0”的认识不统一。只有认识统一,才能统一发展。
近来,“工业4.0”在全球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世界各国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速推进全球制造业新格局,我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更贴近地气的阐述了实施纲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各地都把“工业4.0”作为经济转型的一个突破口。一时之间,“为人不识4.0,便称英雄也枉然”。
就当前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而言,存在着东、中、西部三级阶梯和其他区域性工业基础差异,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资源利用、产业结构等仍处于弱势。一个问题随即而来,要实现2025三步走远景目标,各地能否像跨越生产关系那样,享有其他国家/地区制造业改革成果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是必须要完成基础工业积累?不摸透客观规律,想一蹴而就的,极易造成资源、财富、智慧的无功;想温水慢火等等靠靠的,又容易造成机遇的流失。
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业4.0”是制造业的整合或耦合,是对各类物理信息接口标准的统一定义或描述,它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规范化”。各地各部门对“工业4.0”的认识若不能统一,你唱你的“张飞”,我唱我的“李逵”,咋一看唱的都是黑脸,却不是一台戏。统一了认识,就要各地各部门敢于舍一些“鸡肋”的,专注取自身擅长的;一窝蜂、大呼隆式的蜂拥而上,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出现制造业的区域挤压。
在“工业4.0”体系中,制造业差势决定了部分地区必然要从规则参与者起步,初期必然要被规则制定者所约束,被动接受新标准、新技术,进而牺牲一部分市场利益。在工业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独立扁舟而不倒”、学而能致用,考验着各地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敏锐。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