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智能时代,到处充满了机器人的身影。机器人代替人工,那人类还有用吗?的确,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从事某些工作,例如,搬运、焊接、服务等,但是不能代替人本身,人类依旧控制着政治、社会和文化体系,并因此有能力做出最终决定。
虚拟世界中的机器人令人惊叹。现实中,机器人产业也令人眩目。比如,广东省就提出,至2017年,初步建成10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技术突飞猛进的本质,就是要替代人类劳动,“它很可能对我们的整个文明都将造成破坏”,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Martin Ford)在《机器人时代》一书中说道。“回顾历史,随着技术革新,人类一直在失去原有的岗位,却又创造出新的岗位,逐渐进化才是人类的发展进程。”日本“人形机器人”领域顶级科学家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认为,机器人将改变人类生活模式。2013年6月,Google的安卓高级主管雨果·巴拉即透露,Google已经拥有“近乎完美”的英语和葡萄牙语实时语音翻译。自动写作技术也已被包括《福布斯》在内的顶级新闻媒体所使用,其30秒钟自动生成的文章涵盖各个领域,包括体育、商业和政治等。而且,“未来15年,由程序写出的新闻文章的比例或许真能达到90%以上”,“不少所谓的‘好工作’都将成为‘过去时’。很多律师助理、记者、上班族,甚至电脑程序员都将被机器人和智能软件所取代”(马丁·福特)。
“现在我们人类就像一群摆弄着一颗危险炸弹的无知孩童。即便是出于好意而创造的人工智能,它仍有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倾向。”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尼克·博斯特伦与詹姆斯·巴拉特警告称,而史蒂芬·霍金也称“未来100年内,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为聪明,机器人将控制人类”。不少科学家认为,在越过“奇点”后,人工智能机器将比其制造者——人更加聪明。他们认为,过了这个点,一切都将以现在不可预测、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形式发展了。以传统角度来看,自人类劳动带动生产力发展以来,生产力就与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形势息息相关。这就不免让人担心,如果机器人取代人类,不但整个劳动交换工资的体系会分崩离析,人类从事工作还有意义(或必要)吗?当人类不再需要工作,双手会不会退化成“猿猴的爪子”?
机器人果真能毁灭人类?福特认为,这一“想法完全错了,因为情况绝非如此”。英国计算机先驱阿兰·图灵设计了一个甄别实验:一台计算机和一个人做竞赛,说服一个看不到它们的观察者,使其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类。当机器人至少把半数观察者蒙骗了,才算通过了测试。但是,至今尚无一台计算机接近于通过测试。所以,所有对机器人将抢走人类工作、占领世界的恐惧都是毫无根据的。一如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所言,“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机器人与人类先前的任何前沿技术并无二致。历史经验已证明,过去的经济繁荣,大多数是因为采用新技术。”
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从事某些工作,但是不能代替人本身。“机器人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施密特),科学进步终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尽管智能机器人在技能上能取代相当部分人类,但人类依旧控制着政治、社会和文化体系,并因此有能力做出最终决定。在机器人时代,人类还将继续扮演“有用的工人”,像感情、创造力、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得靠人类实现。
机器人时代到来了,作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水准的标志,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或者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缺不了机器人的身影。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未来十年将以数字化、智能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主线“让变革发生”,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一如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所言,“数字化使得几乎任何情形都有海量数据可以利用,而且此类信息可以被无限复制和重复使用。”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预示着一股强劲的市场需求正在萌发,更代表了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发展方向。不可避免地,它将以压倒性的优势主导着制造业的未来。但是,这其实是一场管理模式的变革。说到底,机器人技术到底是为人类造福,还是为祸,仍取决于我们人类自己的选择。人类创造了技术,人类依旧能决定技术以何种方式塑造人类的未来。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