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国制造2025”实质上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而“工业4.0”的制高点在于工业互联网。
事实上,最早布局工业互联网的是美国,2014年10月18号,美国的几大企业,包括英特尔、思科、、IBM、通用电器等等成立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涵盖五大行业,分别是制造、电力、能源、交通、医疗,五大行业分成九个平台。
德国工业4.0只是美国工业互联网九大平台里面的一个平台,是纯工业4.0。根据美国通用电器在2012年11月26号所发表的工业互联网的研究报告所显示,美国推动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在未来增加十万亿到十五万亿美元的产值,这就相当于再建一个新的美国。
工业4.0对我们是机会还是挑战呢?
事实上,我们整个国家政策对制造业的发展存在严重不足。
以美国为例,奥巴马在2011年3月份提出了美国制造业网络创新计划,在美国各地准备设立45个创新研发中心,其中15个就是制造业的研发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4个,它们是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推动的,包括3D打印、电子电力、可弯曲的芯片以及传感器等等。
由于美国政府的强力介入,将使得美国制造业如虎添翼。
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建立之后,加上美国15个制造业中心的创新,将使得美国永远的控制着全球的经济,而其他国家包括德国在内将无可竞争,这就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
我们目前不要期待企业自发的研发,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必须透过国家战略才有可能搭上工业4.0甚至工业互联网的顺风车。
以智能化为例,不管是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坦白讲并不是很艰难,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成熟的。
以中国目前制造业实力来讲,每个小模块我们都能够生产,这不是个难事,因为都是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了,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小模块整合|成一个工业4.0的智能工厂,这就是我们的短板所在了。
当我们推出这项计划的时候一定会碰到两个阻碍!
第一、标准化。要将那么多小的智能模块组成一个大的智能工厂,需要标准化。比如A工厂生产的螺丝钉,要确保螺丝钉能够让B工厂所生产的螺丝刀所使用,能够将螺丝钉嵌入C工厂生产的螺帽,这就叫标准化。
ABC三者从螺丝钉到螺丝刀到螺母,是经过实际运作所积累的经验才孕育出来一个标准化的结构,因此工业4.0需要实战经验才能够创作出一个标准化的平台。
我们以国家力量推动工业4.0方向是对的,但是要交昂贵的学费,因为这要让每一个企业在每一个智能小模块当中,不停地冲撞磨炼之才可能孕育出一个标准化的智能工厂模式,这一点是我们短板。
第二稳定性是我们的短板。以智能工厂为例,它的质量取决于质量最差的小模块,如果有一个小模块发生问题,这个智能工厂就跟着崩溃,这是中国的短板,因为中国产品的质量是不稳定的。
中国的粗钢产量是全世界第一,可是我们码头起重机里面的钢索都是要进口的,因为中国的产品质量不达标、不稳定。铝的产量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但是飞机的外壳也要靠进口,因为中国产品质量不达标、质量不稳定。
因此标准化跟稳定性是从智能小模块形成智能工厂的必经之路,这一点我们国家非常的薄弱,是我们一个重大的瓶颈。
因此去年10月份,李总理与德国签订工业4.0框架协议之后,很多人持乐观态度,但是我认为所带给我们的不是一个喜悦,不是一个前景,而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甚至可能是一个无法逾越的瓶颈,我们必须在这个时候要痛定思痛,考虑一下要如何做才能够突破这个瓶颈。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