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松机器人“数字化无人工厂”变成现实,产效率提高了五至十倍。
从取货、搬运,到装配、检测、最后成品入库,只需要一名工程师输入指令,其余全由“机器人”独立完成。这以往只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如今在辽宁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无人工厂”已变成现实。比起人工操作来,机器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五至十倍。
以“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名字命名的新松公司,成立14年来,一直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为导向,不断冲破机器人生产与自动化产品的核心技术,产品出口到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改写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而且成为宝马、通用、福特等世界级企业的全球采购供应商。
新产品对企业年贡献率超30%
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新松公司依托中科院强大的人才优势,形成了以院士、博士及高级专业人才为核心的国家级联合创新团队。公司现有员工1600多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5%以上。作为高科技企业,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总体销售额12%以上,每年推出新产品几十项,完成重大科技攻关100多项。公司90%以上的科技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每年新产品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率大于30%。
创新必须从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为最大限度发挥创新优势,新松公司精心打造三级创新研发平台——最高平台是以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主要负责前瞻性、战略性的关键技术研发;第二个平台是新松公司研究院及按主导产业划分的各事业部,负责以市场为导向的各专业领域应用技术研发;第三个平台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的产学研联盟,开展战略合作型产品的研发。
几年来,三个研发平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接连研发成功包括工业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具备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填补了众多国内空白并大量替代进口。
首条机器人生产线年产能5000台
记者在新松智慧园看到,这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占地1.5万平方米,集成了新松公司核心的移动机器人、堆垛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检测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可实现物料自动搬运、柔性物料传输、零部件自动清洗、自动化装配等一系列功能,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生产过程中完美融合,是国内首条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年产能达到5000台。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益强劲,机器人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正带来制造业在模式、理念、技术多个层面的深层次变革。有专家介绍,未来,太脏、太累、太危险、太精细、太粗重、太无聊的工作,都将由机器人代劳。
“某些电子产品制造的规格,要求精确到百分之一毫米,使用机器人才能保证更高的效率和精度。”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介绍,目前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已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25个行业大类、52个行业中类,应用领域已经从汽车、电子等高端行业逐步扩展到金属加工、卫浴五金、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
机器人产业抱团发展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曲道奎说:“中国机器人市场中,应用于焊接等领域、技术含量更高的多关节机器人几乎被外资垄断,国产机器人面临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产品认知度与附加值低、低端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机器人要从低端杀出重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新。”
为了打破“产学研用”互不通气的隔膜,抱团冲击机器人技术高地,今年8月31日,科技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成立。联盟汇聚了国内机器人生产厂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机构及市场需求客户5大群体,形成了从政府顶层设计到实际用户需求的官、产、学、研、用一套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身兼联盟理事长的曲道奎表示,联盟将以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为突破口,根据国家科技项目及市场需求,成员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并将技术成果进行市场化转变,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此开始强强联合、抱团发展。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