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连接

对飚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要成为举国总体战略

2025China.cn   2014年12月11日

  日前,2014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之制造强国战略报告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会上就未来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他指出,当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没有强大的科技,中国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为此必须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中,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

  A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制造业必由之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周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虽然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这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德国近期发布的“工业4.0”战略,形成了整个国家政产学研高度共识的发展蓝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一轮工业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在200余年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中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在“康乾盛世”,1800年中国GDP占世界约40%。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1900年GDP下降到世界4%。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

  中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比如德国已经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在别人进行工业4.0的时候,我国还在进行工业2.0,就要在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远远甩在后头。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就是工业2.0、3.0、4.0同步发展。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当前,中国和发达国家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使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可以不再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一步一步的顺序发展,而是依靠工程科技创新和“并联式”发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由于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周济强调,中国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同时,随着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已经没有技术可以引进了。中国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既要依靠科技创新,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也要抓住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瞄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占据占领制高点。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B “中国制造2025”要成为举国总体战略

  “当前,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同时,制造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

  周济指出,“制造强国”有两重含义:其一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其二是中国由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则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与美国相当,成为世界制造大国。2012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6.70%,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量的95.09%,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当前,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同时,制造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一方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如我国所需的芯片80%以上依赖进口,2013年用汇2313亿美元,超过石油;高铁装备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元器件80%以上需进口。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

  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

  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抢占制造业高端,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制造业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新一轮工业革命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难得机遇,将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C 中国要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

  “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周济指出,以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为参考,计算出其历年来的制造业综合指数,以表征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的地位。通过对综合指数进行分析得出:2012年,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分布中,美国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中国与第一、第二方阵国家的差距主要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低、增加值率低、创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缺乏。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各阶段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和我国GDP增长率,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指数预测模型,对未来30~40年我国制造业综合指数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在建设制造强国过程中,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实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一方面,要靠改革开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另一方面,要靠创新驱动,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中国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优良资源、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的战略对策和行动计划,具体可分为八项战略对策:

  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

  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和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

  二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

  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和出口自创产品品牌转变;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政策。

  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制造基础。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应高度重视,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工业基础。

  五是提升产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推进品牌创建。

  六是推行绿色制造。

  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产品、装备、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

  七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八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具体目标: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优势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实现又大又强;部分战略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C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

  “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位置。

  制造业创新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产品创新;二是制造技术创新;三是产业模式创新。在这三个层次上,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制造业创新的重要途径:第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实现机械产品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使机械产品向“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功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第二,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是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使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制造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第三,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是产业模式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将大大促进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延伸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深刻地改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周济指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已成为各国占领制造技术制高点的重点领域,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大而强的强大驱动力量。

  随着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机械产品工作状态与环境等相关信息的实时检测、实时处理、实时补偿、实时控制成为可能,数控化机械产品的自适应、自学习、自我决策等能力必将不断提高,使“数控一代”机械产品进一步进化为“智能一代”机械产品。

  数字化技术不仅将催生出加工原理的一些重大创新(比如3D打印工艺),同时加工过程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检测与自适应控制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将极大提高各种制造工艺的精度和效率,大幅度提升整个制造业的工艺水平。

  他指出,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装备,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工业机器人不但能够适应恶劣的条件与苛刻的生产环境,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质量,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工业生产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推动工业生产方式向定制化、柔性化和对市场快速响应的方向发展。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我国有望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

  周济指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也是制造业产业模式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纵观历史,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对于三次工业革命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由此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是第三次产业革命。德国工业4.0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此次工业革命目前表现出两个根本性的产业模式转变,一是终结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从而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大量个性化生产、分散式就近生产将成为重要特征;二是将工业互联网应用到制造业,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新形势下的制造业,必将在新产业模式的引导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之前,经济学家一直认为规模制造与柔性制造是相斥的,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无法在柔性制造中实现。但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使得规模制造与定制化有机地融为了一体,将用户需求充分体现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新的产业模式。

  总的来说,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只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所形成的产业模式创新的很小一部分。例如,现在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远远地超过了信息制造业的增加值,而且还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又如,与制造业相关的金融、物流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这说明,在未来生产型服务业将会超过生活型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的主流。随着技术进步和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制造业产业模式创新将表现得更全面、更深刻、更综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为我国的中西部科学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一方以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口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面,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产品创新工程,使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以产业模式转变为核心,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延长制造产业链,加快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发展新兴市场,加强建设知名品牌和一流企业,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转载)

标签:工业4 | 0 中国制造 我要反馈 
什么是新一代机器人界面(HMI)?
ABB协作机器人,自动化从未如此简单
优傲机器人下载中心
即刻点击并下载ABB资料,好礼赢不停~
西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