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系统集成能走多远
官方语境和业内观点均认为,东莞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先天条件,那就是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使得本土企业纷纷进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充当产业链上搬运工的角色。东莞能否突破这一产业格局?
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感受到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有东莞企业甚至因此“一不留神”变身为自动化公司。例如,生产耳机的东莞佳禾,生产LED产品的中之光电,都针对本行业成立了工业机器人企业,他们发现卖装备与方案比卖耳机、LED更赚钱。
不过,这样转变而来的大多为系统集成商,目前,系统集成商占据东莞40家左右机器人公司的9成。东莞理工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秦勇认为,抓住各个传统行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需求市场,能快速完成规模积累,在细分行业内建立先发优势。但另一方面,按照下游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定制化生产,大多是非标产品,难以批量化生产。
号称已经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东莞李群自动化公司技术负责人石金博介绍,李群自动化除了继续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还会扶持系统集成商壮大,共同开拓东莞市场。
第二关:租赁模式能否兴起
由于工业机器人投入成本高,中小企业无力承担,一种工业机器人租赁模式在珠三角已经兴起,如果企业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及时解除机器人的“雇佣合同”。但这种模式往往需要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的支持,东莞这一市场能否给力呢?
租赁模式在国外早已盛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出现了“机器人长期租赁公司”。使用者每月只需支付较低廉的租金就能长期使用工业机器人,从而大大减轻了企业购入机器人所需的资金负担。并且,季节性的制造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周期的需要,在旺季订单较多的时候租赁机器人,淡季订单减少的时候则停止租赁。
东莞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介绍,如果企业资金有限,可以通过向集成服务商租赁的模式“先用再付钱”,这在深圳、广州等地已经兴起,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有机械行业销售人员告诉东莞日报记者,国内一般机械设备销售回款模式已经非常多样,全款、分期付款、按揭、融资租赁都有,但工业机器人以全款方式为主,系统集成的工程垫款也较少。
政府层面显然也在极力撬动社会力量,例如,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中,就提出鼓励融资租赁机构加大对“机器换人”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技术、金融等方面支持的,东莞都将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第三关:服务型机器人能否长成
除工业机器人外,服务型机器人越来越被国内外市场看好。有业内人士认为,东莞在服务型机器人方面也要早有准备。目前,东莞已经有数家服务型机器人公司,这些种子能否在东莞生根发芽蔚然成林?
相对工业机器人而言,服务型机器人算是机器人家族中最年轻却又最有活力的。行业人士均认为,尽管工业用机器人仍是目前市场的重心,但未来服务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甚至预测,未来服务型机器人会像手机、电脑一样人手一台。
中科院院士、自动化领域专家李德毅就认为,东莞有着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不仅要围绕工业市场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方面也可以率先产业化。
问题是,东莞这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带动更多企业投入形成产业集群,或许还任重道远。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