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

制造业去人工化的再度深思

2025China.cn   2014年07月09日

  以往的富士康是靠降低生产成本在众多代工企业中胜出,但要发展机器人这套做法恐怕不再适用。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计划意味着巨额的投资和漫长的成本回收过程,这些问题富士康也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但加大“低成本机器人”的比重似乎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毕竟只有超大规模的产能才能容纳研发和使用大批机器人的空间,对于规模较小、变化较多的订单,机器人几乎毫无意义。从整个制造业的角度来说,自动化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总归是要由人来使用的,想绕过人力操作、用自动化来创造奇迹,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代工之王”富士康又一次传出了将在内地大举招工的传闻。

  据报道,近日富士康设在深圳、郑州、成都、贵阳等地的生产基地正在扩大招工数量,预计新增招工人数会超过10万人。9月,苹果iphone 6即将上市,这意味着这几个月富士康的工厂又要开足马力,进行生产组装。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以及人工等各种成本的不断增加,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进行“减法”,即裁员。家电巨头海尔已裁员上万人,开始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或机器人,打起了“去制造化”的概念。然而富士康,这个在大陆拥有120万员工的代工王国,在中国制造业人力成本优势渐失的今天,仍处于饥饿的“缺工”状态。

  一举招聘10万人,对于任何一个制造企业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对于此时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富士康的大举招聘更像是一场智能化向人工回归的“逆袭”。值得思考的是,富士康这样大规模的招工背后传递了哪些信号?

  10万增员背后

  为了苹果IPhone6的生产制造,富士康大举招聘10万工人。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这家目前在大陆已有近百万员工的大型工厂而言,大量扩招普通生产工人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富士康仍难以摆脱其对代工生产模式的依赖。

  富士康一度是iPad和早期款式iPhone的唯一组装企业,其50%的利润来自于苹果。苹果产品的流行与热销让富士康一度成为包揽全球50%电子设备代工的巨头。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富士康对苹果的过度依赖,对于二者而言或许都不是件好事。在2012年富士康连续发生工厂问题时,苹果的供应链就曾受到很大影响,而当苹果产品的销量出现周期性萎缩时,也对富士康的收入构成了直接威胁。2007年至今,凭借苹果的订单,富士康的营收实现了翻倍增长,至今苹果仍然是富士康最大的代工客户,没有之一。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富士康招工与其现状不是特别匹配,苹果现在的业务增长速度已没有前些年那么快了,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公司的业绩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在宣布招工10万人,其中不乏有炒作的成分。

  “一直以来,富士康都在很多地方大建工厂,向当地政府索取最好的条件,例如最便宜的土地,最便宜的工厂,甚至富士康可以享受当地最大的税收优惠。此次富士康的大举招工,向地方政府获取优惠条件的动机比其实际的业务需求要大。”梁振鹏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吴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苹果一直是富士康最大的代工客户,此次大规模招工说明了苹果的订单在加大。2011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曾公开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此次大规模招工,从某种意义来说意味着富士康机器人计划的推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早在2011年,郭台铭曾表示,希望到2012年底装配30万台机械臂,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要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而近日郭台铭在一个股东会议上表示,为了提高iPhone 6的生产效率,公司拟增加一条机器人代工的iPhone 6生产线,iPhone 6将成为第一部由机器人代工的智能手机。

  据悉,富士康拟采用1万个机器人组成该生产线,其中每台机器人花费在2万-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15万),预计每台机器人可以完成30万台iPhone 6的组装工作。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建立自动化工厂所需的资本相关年度开支至少需要21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过100亿美元,而富士康此前的资本开支一直维持在30亿美元左右。机器人所应用的工种不同,制造成本也有所区别,约在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不等。再加上使用期间的维护保养费用,以及技术变革更新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其费用将是无可估量的。

  艰难转型

  “代工这种低利润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能够支撑公司的增长。”在年度股东会上,郭台铭表示,近年来富士康一直在谋求转型,以实现多元化的收入方式。

  近来,这家年收入1300亿美元的公司开始探索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配件,并开始销售手机。与此同时,富士康开始进军电商领域,2013年4月,郭台铭成立了一个B2C电商平台——富连网,并与阿里巴巴的天猫合作,销售富士康生产的“富可视”品牌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数码配件等产品。除此之外,富士康还积极布局了万得城、赛博数码、万马奔腾计划、飞虎乐购等业务,但都相继失败。

  有分析师认为,作为苹果公司最大的生产厂商,富士康正寻求多元化转型,用以摆脱对苹果的依赖,但能否脱离“代工”模式仍未可知。

  对此梁振鹏认为,富士康在未来的很多年内肯定还是会以代工业务为主。不过目前鸿海集团已经进军液晶面板以及上游元器件的一些生产业务,这些业务就不一定需要代工了。

  “未来如果要增加整个公司的利润,富士康首先要加大上游核心元器件的生产与制造比例。这部分领域的竞争并不那么激烈,而且技术含量与利润往往也会更高一些。除此之外,适当地成立一些以自主运营品牌为主的子公司,尝试性地进行一些品类上的自由品牌业务,对于富士康来说也是未来有可能寻觅到的较好的升级之路。”梁振鹏说道。

  智能化出路

  海尔裁员,富士康却在扩招,有网友调侃:海尔裁掉的员工可以去富士康应聘了,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两大巨头的两种活法,从某个侧面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在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失,电子商务大潮冲击的今天,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制造企业已受到巨大冲击,未来,这些企业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以富士康为例,梁振鹏认为,富士康脱离制造业的可能性很小。富士康是消费电子行业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代工巨头,即使富士康发展其他领域的一些业务,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自己的制造业服务。

  “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制造业都将越来越偏重于智能化。无论是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出来的终端产品的智能化,还是厂房等各种自动化设备等,客观上都需要有这些代工企业,在软件、网络、智能化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改进与学习。但这并不代表富士康这样的消费电子代工巨头会大幅度或逐渐压缩自身的消费电子代工业务比例。”梁振鹏说道。

  而纵观整个制造业,吴杰认为,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逐步丧失的危险,而中国制造业最大的危机在于创新不足,所以制造业未来的出路在于转变生产方式。制造业需要以市场需求,依靠市场来倒逼企业转型。当前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是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路径。

  富士康能否在这场转型的战役中完成自我救赎?千千万万的制造企业未来又该何去何从?或许,在追求智能化的道路上,他们本想逐渐远离的制造业才是立足的根本。

(转载)

标签:制造业 自动化设备 海尔裁员 我要反馈 
什么是新一代机器人界面(HMI)?
ABB协作机器人,自动化从未如此简单
优傲机器人下载中心
即刻点击并下载ABB资料,好礼赢不停~
西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