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智能硬件及相应配套的APP出来之后,会覆盖到大众更多的痛点,可以想象的是,物联网的首张船票应该出现在连接交互里。更可能是一款实现物物相连、物物交互、物物管理的跨系统、跨平台、跨终端、跨品牌的应用上。这应该是搜索引擎在物联网下的具体形态,而大数据将是搜索引擎在物联网背景形态下最大的商业形式。
2014年将是智能硬件爆发式增长元年,并接下来有至少三年的野蛮生长期。因为软硬结合已经聚焦了太多目光。以前我们做房地产时有个感悟,中国是比较独特具有两种经济创业逻辑的地方,属于“计划经济逻辑”的行业教会我们,政策落哪里从业者就去哪里;而“市场经济逻辑”则是资本青睐哪儿,创业者更易扎堆哪儿,智能硬件显然是后者。
在智能硬件或智能家居普及化之后,面对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平台与APP形态的终端设备,不论消费者还是智能硬件从业者都需要一个对多方设备具有统一接口与协同标准的交互管理方案。因为消费者绝对不可能对智能硬件埋单有品牌唯一性,商业产品与企业是不存在真“粉丝”一说的,你以为你是刘德华吗?
物联网下的连接交互管理应用,目前市场先行者典范应属国外的OpenRemote初具雏形。从消费者角度看智能设备:1.远程管理;2.交互协同;3.单应用管理中心。其实众多智能硬件产方推出的专属APP首先可以满足第一点,具备强势市场占有率或多产品线的智能硬件商可开放接口或插件实现第二点,但是做到单应用、某单一APP就可跨品牌管理交互所有智能设备的则完全没有,OpenRemote也仅是开了个好头。
目前把握到这一趋势的企业中有三种解决思路:
第一种是以某款硬件产品作为“中心”,打造硬件开放平台。通过己方硬件在市场上铺开建立强势地位,寄希望予邀请第三方硬件产品在开发时内置己方的控制插件,实现己方硬件对众多第三方产品进行深层交互,从而达到一个以己方硬件为中心开放平台的物联生态系统,如小米路由。
第二种是以某款具有一定用户量的跨系统应用作为“中心”,通过不同终端都同样安装有这款应用的前提下,单方面最节省精力的通过同款应用“连接”,实现简单的物联交互,如UC浏览器。
第三种是以一个建立在云端的物联云平台为“中心”,打造物联开放平台。对开发者以平台web端为面向,对用户以平台APP端为载体,类似移动互联网中的轻应用平台或微信公众号的逻辑,如国内的乐联网与Yeelink,国外的Pachube。
首先,第二种可以先叫它去死了。第一种是带有极强自身特色针对性的布局方案,并不能在物联同业者中通用,尤其是初期市场操作难度大,边际成本高,己身首先需要建立一定的产品线,如果仅是路由设备的单一布局其实有着不少的瓶颈与风险,并且路由的极致顶多只能实现智能家居系统,距离真正的物联网交互尚远,物联网有着更多跨路由跨WLAN交互的需要,更适合第二种方案的反而是基于封闭系统的苹果。
基于一个统一的云上的“物联开放平台”的第三种思路更具实际性。因为目前智能硬件市场没有谁算得上绝对领导者,激烈争位的结果是谁都不愿妥协,以“云为中心“比以“硬件为中心”,更容易通过一些其他路径来逐一实现布局。比较显像的切入口是提供一套类似传统互联网中开源建站CMS那般,但却是基于物联网,面向智能硬件潜在从业者提供的降低智能硬件进入门槛的整体系统性解决方案。
目前一款智能硬件孵化涉及的基本为:1.研发;2.生产供应链;3.云端建设与运维;4.跨系统平台的客户端开发;5.启动资金;6.销售回款;共六个环节。
传统电子硬件商进入智能硬件门槛在于3、4环节,互联网企业转向智能硬件门槛为1和2,既有的智能硬件产品企业更关注6,而新入者门槛则可发生在以上所有环节。从需求层面上看,要想打造一个基于自己标准的物联云平台,早期通过提供低门槛方案吸引更多后来者加入生态系统,比要求已从业团队安装自己的硬件插件要靠谱的多。
国内的大多数众筹平台靠着为智能硬件从业团队解决着5与6来生存,甚至后期会延伸出垂直的智能硬件销售电商渠道。而Yeelink似乎在借鉴国外的Pachube与Arduino同时,并在模式上对两者进行了综合,意图通过为开发者提供1、3、4,来打造其“物联云平台”。
百度近日与京东战略合作发起了一个“创新硬件开放平台”,该平台主要意在为智能硬件企业提供产品销售通路,但从百度云平台的近期动作,百度可能是要为智能硬件从业者实现智能硬件孵化六个环节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最终实现其在物联网下的百度生态系统。
曾经在移动互联网上慢一拍的百度,看来是不想在物联网上迟到了。但是对于物联开放平台而言,为智能硬件从业者提供云端运维仅仅是基本。在智能硬件从业者层面,真正吸引智能硬件商的并不是通过云平台实现与用户交互,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云平台与其他任意第三方硬件实现对接衍生更多的联动应用场景,这也是物联云平台与移动互联应用云平台的最大差异。而对用户而言,需要打造的则是物联开放平台的用户端成为消费者的物联管理中心,一款对各智能设备交互具有通用特性GUI方案的手机端APP。这也是目前微信公众号做不到的。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