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M

中国制造业:直面新挑战

2025China.cn   2013年12月17日

         从世界工厂到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际环境、生产效率、劳动力成本、资源消耗成本、人才储备、产业结构等等,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未来道路上的种种制约。

图片来源自网络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奋斗,中国制造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为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130692亿元,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约为20%,与美国相当,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
        爆发于2008年的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前后持续数年,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而更为重要的是,让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深层次的困境与挑战——这是中国制造业在取得多年连续高增长之后,必然需要面临的一系列复杂的、深层次的、结构化的矛盾或发展瓶颈。其中,尤其是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和人才培育等困境为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DividePage:NextPage]

       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竞争的发展战略和模式面临着许多风险,急需通过创新驱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创新匮乏,效率低下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例如,芯片80%依靠进口,2012年进口用汇1920.6亿美元。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一部苹果手机批发价是178.96美元,日本、德国和韩国分别能取得34%、17%、13%的分成,而中国只能拿到3.6%,约6.5美元。
        制造业凝结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产品,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以美国为例,尽管美国制造业早就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低于20%,但是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却一直是美国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1963~2003年4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获得的专利占全美专利总量的90%。可见在包含了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过时的、夕阳的制造业,只有过时、落后的制造产品。
        中国制造业输往国际市场的多是低附加价值、低价格、高资源与劳动力投入型产品,但是进口的多是高附加价值、高价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中国制造的产出效率和技术密集度还不高;受资源产品价格、土地价格、租住价格、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上升等影响,制造业的利润受到明显挤压;在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和国内企业的代工生产中,中国的生产车间只停留在产业链条下端,也就是利润最薄的加工环节,而高利润的设计环节和营销环节多由外方控制;本土民营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利润增值的诱惑,出现去实业化、去制造化和个别地区的制造业空心化;不同企业面临的资源配置环境不同,大量中小制造业企业既面临着严酷的市场竞争,同时又得不到金融政策的有效支持;制造业总体还处在资本驱动、平面扩张阶段,创新还没有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竞争的发展战略和模式面临着许多风险,急需通过创新驱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DividePage:NextPage]

       在中国,绿色制造将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能耗高企,资源紧张

        据统计,造成全球环境污染的70%以上的排放物来自制造业,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对绿色制造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然而,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中国工业前30年的快速发展,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
        2012年,中国一次能源总消耗达到36.2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21%,创造了11%的GDP,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多处于世界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耗高,有效利用程度低。钢材、木材、水泥的消耗强度分别为发达国家5-8倍、4-10倍和10-30倍。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据科技部资料,中国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1/3来自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等资源行业;制造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
        中国人均占有资源贫乏,人均耕地不及世界水平1/2,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水平的11.7%,人均水的占有量为世界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为世界水平的1/2。铁、铜、石油、天然气、钾、硫、磷、铀等国家建设所需的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明显不足。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和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国情,这种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将是难以为继的,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已迫在眉睫。
        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中国,绿色制造将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现绿色制造的关键,就是以高效成就生产力。工业企业首先需要设备层面的节能方案,例如高效电机、变频器等。然而,设备级的节能方案是不够的,应关注包含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实施以及服务的全产业链节能。整体的软件和IT解决方案,可以使这些成为现实,达到最优设计与规划,从而提高生产力及能效。
        这一整体解决方案,将现有技术和创新全部整合到一个数字化企业平台中,从企业层面到设备层面给出“基于成本设计”及“基于节能和能效设计”的完整能效方案。产品开发流程和生产流程中的所有环节在生产开始之前就已在虚拟环境中达到了最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任务配置所消耗的时间、人力和资源得以大幅缩减,生产流程也会大大改进。

[DividePage:NextPage]
      高素质实用型工程人次的缺乏,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面对日益紧迫的人才缺口,新工业革命和技术或许将成为握在制造业企业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


人才缺口,成本上涨

        目前,中国制造业并不缺乏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端研发人员,也不缺乏一线操作工和普通技工,缺的是既懂得产品的设计开发、又懂产品生产制造工艺、又懂市场消费,能将创新的设计理念、创新的制造方法、创新的生产流程与创新的市场手段相结合、能看懂图、能理解工艺、能优化性能、能推介新产品的创新型实用人才。
        中国当前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层面,与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制流程相对滞后,高校在培养实用型、特别是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人才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和错位。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驱动,中国制造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未来将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也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劳动力成本以20%的平均速度上涨,中国的人力成本在过去3年时间增长了60%以上,使加工制造业陆续向国外转移,如越南,柬埔寨等,而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2009-2012年,中国人力成本在经济增长以及高通胀的背景下超过了泰国和马亚西亚,在亚洲新兴国家中最高。在制造业面临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关键时期,一些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新工业革命和技术或许将成为握在制造业企业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
        根据美国德勤公司公布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报告分析,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未来10年内,对劳动力素质有较高要求的IT、机械设备、化工等行业企业将会享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但对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例如服装、鞋帽、简单制成品等类项而言,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DividePage:NextPage]

制造回流,双重挤压

        经济危机之后,工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重整制造业等发展路线,并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力图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导权瞄准高端制造领域,瞄准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高端装备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开始陆续收回至本土,并采取了很多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政策,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
         同时,印度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人力、资源成本成为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头挤压和双重挑战。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
      [1]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2013
      [2]世界能源新格局,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分论坛
      [3]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趋势,解放日报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

  
  

  

  

  

  

  

  

  

        

  点击专题报道,了解

(原创)

标签:制造业的未来 中国制造业 我要反馈 
什么是新一代机器人界面(HMI)?
ABB协作机器人,自动化从未如此简单
优傲机器人下载中心
即刻点击并下载ABB资料,好礼赢不停~
西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