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行业在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08年高、中、低压变频器总的市场容量已接近150亿,内外资品牌约140个,又有上千家从事代理销售和二次开发的公司。从品牌数量看,内资品牌占70%以上,但市场份额只有24%左右。虽然内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快速扩大,但大部分市场仍被十余个欧美品牌和日本品牌所占据。目前该行业已初具规模,且发展潜力十分可观。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变频器市场在未来10年之后才会达到饱和,期间市场的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以上。但在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缓。
中国变频器行业发展特征
上世纪80年代外资变频器产品开始进入我国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90年代以来变频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发普及,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变频器行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行业规模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993年我国变频器市场容量不足4亿元,到1999年已达到28亿元,2008年已接近150亿元。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用户端需求的多样化,国内市场上的变频器产品功能不断完善,集成度和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出现了某些行业的专用变频器产品。另外,变频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以中低压变频器来看,从工厂的生产加工设备到中央空调、从重型机械到轻纺行业、从0.4千瓦的小功率到上千千瓦大功率电机都已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与外资品牌相比,内资品牌在技术上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变频器配套产业的实力相对较弱,总体上看国产品牌无论在技术、加工制造、工业设计等方面还是在资金实力方面,都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特别是与西门子、ABB两大巨头相比差距更加明显。目前,外资品牌在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占有率与2007年基本相当,仍保持在76%左右,同时由于2008年我国加大基础工程投资(欧美领先品牌的传统优势领域)等因素,前十大外资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尤其是行业领先品牌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本土变频器企业大部分以V/F控制产品为主,对于性能优越、技术含量高的矢量变频器等产品,绝大多数内资企业还没有开发出成熟的产品。虽然个别表现突出的内资品牌如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森兰等已有矢量变频器产品问世,并在部分市场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与国际巨头相比,其产品的种类、规格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丰富。
本土品牌的份额迅速扩大,本土优势品牌的实力迅速提升,但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十大外资品牌占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外资的介入,例如西门子、ABB、三菱、安川等。国内变频器市场是以外资品牌的进入而发端,外资品牌先入为主,直到2000年前后还占据着90%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本土品牌的兴起,内资变频器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特别是近几年出现加速替代外资品牌的趋势。2005年内资品牌在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份额还只有15%左右,到2006年达到20%,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24%;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我国当年启动的许多基础工程建设项目是欧美领先变频器品牌的传统优势市场,内资品牌未能继续扩大势力,继续保持着24%的市场份额。
即使如此,内资品牌的份额也已先后超越韩资品牌、台资品牌、甚至90年代雄霸中国市场的日本品牌,形成欧美品牌、日本品牌、内资品牌三足鼎立。按这个趋势,未来五年左右内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欧美品牌也是完全可能的(目前在高压变频器细分市场上,内资品牌已经完成了这一超越)。
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上的外资品牌约40个,其中比较活跃的外资品牌有十余个。同时涌现出约一百家内资品牌,这些变频器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省市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地。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森兰、深圳汇川技术都推出了较成熟的矢量产品,其中深圳英威腾还拥有成熟的中压矢量产品,去年开发出高压变频器,并凭借行业专用变频器成为世界港机巨头振华港机的第一家国产品牌供应商,综合产品线齐全程度已经超越三菱、艾默生等外资知名品牌;深圳汇川技术的行业专用矢量变频器也取得了初步的市场成功,成功进入拉丝机、电梯、机床等日资品牌的优势行业,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DividePage:NextPage]
中国变频器行业简析
按照变频器所配电机的电压等级,变频器市场细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3个部分。2008年我国变频器市场总量接近150亿元,其中低压变频器为97.7亿元,中压变频器为14.1亿元(两者相加达到111.8亿元),二者合计占到市场总量的76%左右,其余35亿元左右为高压变频器。无论是从品牌和厂家的数量还是从产品应用的范围广度来看,中低压变频器的行业代表性都远非高压变频器所能比拟,因此中低压变频器产品是本次市场调研关注的焦点。本节将从以下5个方面简要分析我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现状,其中所述生产企业主要是指内资企业。
变频器生产企业的供应商
一个企业所处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都会对其运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对于本土中、低压变频器企业,其供应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供应商主要提供外壳材料和普通的电子元件等,例如机箱、散热装置、电抗器、滤波器、制动电阻、断路器、继电器等。这类供应商主要来自国内,数量相对较多,对变频器生产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变频器生产企业一般有较多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品牌对其最终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影响较小,因此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第二类供应商提供中、低压变频器产品的核心功率器件IGBT。IGBT属功率半导体产品,国内在该领域起步相对较晚,几家较大的内资品牌普遍采用德国和日本的进口产品,特别是英飞凌和三菱两大品牌。除了英飞凌和三菱之外,德国和日本还有几家从事IGBT业务的公司,其现有产品可以做到替代英飞凌和三菱,但英飞凌和三菱有部分器件规格是他们现有产品线中没有的。国内也有四五家供应IGBT的国内企业,但相比之下产销量仍然偏小。从表面上看,该行业内的企业不得不大部分依赖英飞凌和日本三菱的进口产品,议价能力较弱。但实际上,较有实力的变频器企业往往备有多种产品方案,可以采用不同品牌的IGBT,不会对某一品牌有太大的依赖。而且随着产品技术和相关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目前后起的几家IGBT品牌生存压力增大,正在对英飞凌和三菱两强的市场份额形成更强的冲击;各厂商正在推出的下一代产品中均采用了标准化的设计,各品牌的兼容性大大提高,替代更为方便;同时国内企业进步较快,其实现量产的产品已经可以替代德国和日本的进口产品。
因此目前本土变频器企业的采购风险已经比三年前降低了许多,按照这个趋势,预计未来这一风险还会继续降低。
IGBT行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对变频器厂商较为有利。首先目前市场上两大主流的IGBT供应商日本三菱和德国英飞凌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相当,虽然二者合计占到世界IGBT市场的70-80%,但两者互为牵制,没有在IGBT市场形成垄断的可能。其次,TYCO等中小品牌也陆续推出了较多新产品,其综合产品性能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三菱和英飞凌同类产品水平,纷纷通过降低价格、承诺更好的售后服务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再次,国产IGBT企业成长很快,由归国人员创办的几家IGBT企业虽然目前规模还不大,但很多产品已可以替代三菱和英飞凌。
2007年以来IGBT市场价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也是技术发展、供货渠道的增多、市场竞争加剧所致,变频器企业在IGBT器件采购方面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变频器用户
用户的需求对生产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一个行业的利润率。目前国内中、低压变频器产品的用户以国内用户为主,分布于众多经济领域,例如塑胶、化工、建材等。虽然个别优秀品牌的产品出口国外,但从整体来看整个行业的出口比例还十分有限。
在中、低压变频器市场方面,我国有广大的产业群体作为用户。虽然变频器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已有20年历史,但仍未成熟,许多细分市场尚待开发。考虑到目前我国交流电机的装机容量及其变频器装配率,市场潜力仍十分巨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至少10年后我国变频器市场才能趋于饱和并成熟,期间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在15%左右。
变频器作为动力控制设备,属关键设备,用户在购买中一般把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售后服务的及时性以及综合性能价格比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性能较好、质量稳定、具有一定品牌基础和服务网络规模的变频器生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
[DividePage:NextPage]
中国变频器行业的进入壁垒
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对于业内现有的企业意味着较高的利润,同时也会吸引行业外的资本进入该行业参与竞争,使利润降低。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变频器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其市场被十家左右的企业主导,外部潜在竞争者的进入成本很高。而我国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工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和运行经验不足、法律法规不十分健全等,直到2000年前后变频器行业的进入壁垒仍然不是很高,因此国产品牌大量涌现。2005-2008年间,随着少数领先的国产品牌产品性能逐步接近甚至达到外资知名品牌的水平、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同时市场价格继续下降、部分规模较小的品牌开始被市场淘汰,我国变频器行业正在从发展初期向成熟期过渡,目前行业进入壁垒也已从2005年之前的“较低”转变为“较高”。
在中、低压变频器行业,规模经济非常重要。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才有可能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2004-2005年以前,由于市场快速扩张,部分中、低压变频器的生产企业虽然只有作坊式的生产规模,有些企业甚至不具备必须的检测设备,但仍然能够生存并有不错的效益。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销售价格出现了明显下降。
从目前的的竞争形势来看,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即使可以在业内勉强生存,也很难适应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产销量小而无法在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形成大企业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利润日益微薄;更没有多余资金在研发上进行大的投入,实现产品升级,产品技术水平低下又反过来影响产品盈利能力和客户口碑,导致其发展严重缺乏持续性。因此,从规模经济方面看,我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的进入壁垒已从较低转为较高。
变频器属高技术产品,涉及电力电子,控制和信息产业等领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设计工艺及制造工艺上,中、低压变频器的生产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因此对人才队伍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其研发队伍在软件、硬件、结构设计等方面均拥有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相对来讲,新进入的企业要获得并组合好这样的人才队伍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从技术方面看,我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有较高的进入门槛。
另外,该行业的新进入者不得不考虑销售渠道。第一,工业品不同于消费品,很难快速建立渠道,要想进入已有的渠道,替代成本巨大,特别是排名前列的几大外资品牌以其突出的质量和性能表现,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在这种情况下,新进入者很难获得有效的销售渠道。第二,虽然中国中、低压变频器的应用领域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行业的新进入者在开辟新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初期都需要有一定的资本作后盾,以逐步适应起初较长的代理商回款周期。因此,从销售渠道方面看,该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
从整体来看,早期由于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不成熟、产品价格高、用户对产品的认识有限等原因,新进入者获利和发展相对较容易,因此进入壁垒不高,这也是目前内资品牌众多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内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近两三年进入壁垒已经大大提高,而现有一大批规模较小的品牌也注定会被市场逐步淘汰。
变频器产品的替代品
从中低压变频器产品的性能和功效看,目前还没有出现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替代产品和技术,变频器被认为是通过电机调速实现节能和提高工艺控制水平的最佳选择。
中国变频器行业内竞争
从整体看,目前我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首先,中国的变频器市场极具吸引力,不但市场容量大,而且潜在容量也十分可观,吸引了众多的行业参与者。据统计,目前国内变频器市场上已有包括外资和内资在内的约140个品牌,以及数千个从事产品代理销售和二次开发的公司。
其次,产品的同质化,主要是落后的V/F控制产品,价格竞争日益加剧。许多国内中小品牌只能生产V/F产品,落后的控制方式使得其无法进入盈利能力较强的高端行业专用变频器领域,价格竞争往往被当作最有效的市场手段,许多不具备规模优势的中小品牌生存将越来越艰难。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