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理 适用偏远山区
“对于广大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特别是农牧地区和偏远山区,要形成一定规模的、强大的集中式供配电网需要巨额的投资和很长的时间周期,而且,大电网对偏远地区供电输电损耗大费用高。因此,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看,将大电网延伸到偏远山区农村常常是不合适的。而分布式发电方式的灵活等特点正好填补了大电网难以普及的市场空白,发展前景极为可观。”国家电网农电与配电研究院研究员吴明亮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电网系统与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相结合还能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被世界许多能源和电力专家一致认为是21世纪电力工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据记者了解,分布式发电是指直接布置在配电网或分布在负荷附近的发电设施,经济、高效、可靠地发电。目前,我国广大山区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小水电资源,进行了小水电为主的农村电气化建设,全国约3亿人口主要由小水电供电。这种电力供应是偏远农村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吴明亮认为,发电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逐步完善以及对其原有的配电系统保护和重合闸设计结构进行的相应调整和改变,使得分布式发电能较好地接入搭配电系统进行并网,因而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是值得推崇的。
据记者了解,分布式发电是近年来国内外较为提倡的节能发电技术,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也有的建议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清洁环保的发电单元。
随着一些大的停电事故的发生如2008年的雪灾导致南方许多地区供电受到影响等,小容量、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据悉,在美国,分布式发电设备2001年占16%,欧盟各国以可再生能源为主题的分布式发电发展迅速,英国199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容量已达到180万千瓦,占全发电容量的2.5%,德国从2000年起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规,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将达到总发电容量的30%。目前,随着相关发展目标的调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不过,尽管世界上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其在我国的发展还刚刚起步,且存在不少障碍和瓶颈。与国外相比,我国许多发电技术尚处于实验室应用阶段,发电效率不高且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有些核心技术需从国外引进,这样成本将大大升高,导致电价大大提高。当分布式电网中存在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和继电保护带来较大影响的背景下,如何消除或减少其负面影响将是未来电力科技人员研究的课题。
目前,分布式发电在获得行政许可方面的困难大于常规电力项目,原因是缺乏对分布式发电政策许可的规定,即便是与常规电力项目在行政许可方面一样对待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分布式发电项目规模小、投资少,完全套用常规发电项目,其行政许可前期准备费用相对过高。
此外,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分布式发电的社会效益没有内部化,政策不完善,项目不确定因素多,金融部门认为风险高,而且投资者中小公司多。资金实力弱,融资资信低。“这些问题都亟待在未来分布式发电的发展中逐步改善。”吴明亮表示。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