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建筑新特点
在参观世博会的观众中,许多人都是带着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的愿望来的。事实上,他们最先接触的就是世博园中各国独具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城市的面貌。在本届世博会各国场馆建筑中,不少国家引入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其中所采用的产业用纺织品为世博会场馆建筑增色不少。
德国馆和日本馆的先进设计方案和场馆应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情况。德国馆的主体幕墙是一种特殊纺织品材料,表面涂一层荧光剂,起到反射阳光、降低展馆空调能耗的作用。这种新型纺织材料轻盈、透气,可循环使用,世博会后拆下来可以做成手提包。另外,这种新型材料又可起到美化场馆的作用。
日本国家馆的建筑材料在它的场馆建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它的场馆外墙使用了涂有ETFE膜的材料,使整个场馆的自重大大降低,节约了大量钢材。膜材料有两层,中间充气,保持250帕的气压。在这层膜下有太阳能电池板,为场馆50台52吋电视机提供电力。
特别一提的是场馆的“循环呼吸柱”设计,被称为“会呼吸的生命体”,一方面起到替代钢铁支撑作用,减少钢材用量40%;一方面通风换气,抽排馆内污浊空气,抽拔地下湿润空气,降低场馆温度,同时,还可折射太阳光,节约照明电耗。它实现了光、水、风的自然调节。外部光线通过“循环呼吸柱”会把自然光向下层传导,使建筑物中央部分的室内空间实现了自然采光;降雨的时候,呼吸柱会收集雨水,将汇集的雨水向屋顶洒落,不但清洁了屋顶,还给建筑物整体降温。洒落的水还可通过此进行循环再利用;“循环呼吸柱”的烟囱可以有效地形成上升气流,把下面冷却的空气送入馆内,降低馆内温度,减少空调负荷。
在德国馆亲身感受到它的“和谐都市”的建筑设计风格。此次德国馆是其参加历届世博会规模最大的,由德国慕尼黑石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担设计、施工。这个外方内圆的建筑,犹如一座可进入并打破内外界限的三维雕塑。整个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览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建筑网膜面积达12000平方米,每天可接纳45000名参观者。接待记者的德国馆新闻部孔染蒂经理虽然没有透露德国馆网膜建筑墙体使用的是什么纺织品材料,这种银色织物是一种特殊的薄膜,白天可减少紫外线照射,夜间可作为照明载体,提供场馆照明便利。而且,这层透明薄膜在不同时间和天气情况下可变换不同的景象。
日本馆酷似一个“紫茧”,为世博会后拆卸便利,没有使用钢铁打基础,而是采用轻质建筑材料、可回收材料等建造。它的外立面建筑膜材料称为“会发电会呼吸的膜”。整个场馆外壁全部被不同形状的膜材料覆盖,具有最大程度的透光性,膨胀后的枕头状膜内部通过非晶体太阳能电池完成内部发电,外部构造不仅“节能“,更实现了“创能“;内部使用了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我们该学点什么
就世博园利用最新技术、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国建筑设计和施工环境应向世界先进技术看齐,提高集成技术能力。如汉堡馆的被动建筑,用中空岩棉材料作为隔热气密建材,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碳排放,值得中国学习。
纺织品向多领域、跨行业方向发展已成趋势。我国纺织品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最近几年有了很大进展,如混凝土的纤维增强、城市遮阳伞使用等,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来说,远远不够普及。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城市建筑、污水处理、市政工程等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和新型纤维材料,实现节能减排、低碳零排放和美化城市,已经跑到前边了。德国馆展示的诸多新型产业用纺织品材料,让参观者大饱眼福。如亚麻生态隔热材料、玻璃纤维混凝土外立面板材、纤维素合成金属板材、碳纤维隔离板等。
通过对比,我们也感到了我国与国外先进建筑材料应用的差距。北京水立方、上海世博轴等建筑的关键技术和材料,我国目前还不能完全提供,仍然需要进口产品。“世博轴的张拉膜结构是由膜和索组成的,膜是由美国圣戈班公司提供的ETFE SF/1系列产品,厚约1毫米。由于索之间的膜体量较大,要采用300℃~400℃热熔的方式进行拼接,技术难度大。整个世博轴约使用了70000平方米的膜。”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工程部部长席群峰告诉记者。
目前,传统纺织在实现产业转型中,产业用纺织品崭露头角,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通过世博会这个窗口,我们了解先进国家纺织品建筑材料的新动态,跟踪世界建筑新技术、新潮流,学习人家先进的设计方法、理念,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席群峰讲,通过一个世博会,带给纺织行业的东西很多。日本馆使用的下水道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生化块和膜分离活性污泥法(MBR)技术、伦敦案例馆采用的被动式节能技术等等,真够我们学习一阵子的。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