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教授举了一个来自研发一线的实例: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单体电池在实验室里的测试情况良好,可一旦装置在整车上实际运行,电池使用效率立马下降50%。“这是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出了问题。而包括电管理、热管理在内,一直都是本土汽车工业的薄弱环节。”
能否借着新能源汽车研发,打一场民族汽车工业的翻身仗?多位专家在研讨会上指出,被各国列为新经济增长点和保障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命,也将掀起全新的汽车销售模式:未来,我们很可能进入“买裸车,租电池”的时代。
要想不落后,还看“产学研”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攻关将无可争议地迎来黄金时期。专家介绍说,目前,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主要电动汽车生产国已纷纷制定了产业激励政策,加大研发生产投入,并制定了极为细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细究上述各国的战略规划,2015年都是一个关键节点。美国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让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上路行驶。而按照日本的计划,2015年是推进产业化的关键期,研发的高端电池须满足小型电动车的需求,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欧盟则将通过立法减少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的指令,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攻关。到2015年,欧洲新车平均排放量将从每公里180克二氧化碳降至130克,到2020年降到每公里95克。
毋庸置疑,围绕动力电池和电机两大关键技术,一轮抢占市场的全球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与会的美国能源部专家拉里透露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8月亲自宣布提拨24亿美元,奖励新能源汽车与相关电池的研发。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揽子扶持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计划,甚至包括在美国顶级大学开展汽车技术攻关的专项竞赛,在美国的职业学校增设相关课程,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培育各个阶段和层次的人才。
“从技术攻关上看,美国目前未必领先多少,但美国在产学研结合上向来有一套良性循环机制,这才是‘可怕’的。”国内一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负责人苏先生在听完拉里的发言后不禁感慨,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其实还处于“一头热”的状态:国家部委很心急,大车企很淡定,而处于这一新兴产业链中的很多中小企业仍如散兵游勇。“大家都想分一杯羹,但苦于技术不行,又攀附不上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搞研发,最后弄不好又是低水平的恶性竞争。”
动力电池几占购车成本一半
成本高昂,是新能源汽车短时期内难以实现规模生产的又一主要原因。对此,兼任国家“十一五”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的欧阳明高教授解释说,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大大高出传统汽车,价格增量部分主要是动力电池,几乎占到总成本的一半。为了攻克高成本这一“路障”,欧阳明高认为,今后新能源汽车极可能推行“裸车销售+租赁电池”的新型商业模式,即销售时不带电池销售,这样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就可以与传统汽车相当。而供纯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不仅购买成本高,且涉及集中充电、电池维护以及报废处理等,所以电池部分今后将交由专门的运营商参与管理。消费者将租用电池,电量不足时到运营商处更换新电池即可。
据了解,上海作为国家首批试点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5大城市之一,包括电池租赁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新模式探索,已经同时启动试点。
另据专家介绍,在大力发展电池租赁的同时,国家电网正积极响应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通过点、线、面结合,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等配套问题。今年年底,国家电网将在27个省市建75座充电站和6000多个充电桩;2011年到2016年,将建立400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形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2020年时将建成1万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全面开展充电桩配套建设,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