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曾相信“勤劳”的机器人和聪明的仿真机器人能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闲适,然而有专家认为,这些有关机器人的幻想将很难实现。
多年以来,技术专家们一直认为机器人技术将带来重大变革,它可与汽车制造相提并论,且能创造出一个“乌托邦”——人类无须辛苦劳作的繁荣世界。然而除了这些豪言壮语,批量生产的商业化机器人技术并未长足发展。有些人则认为,人类对机器人的梦想不可能成真。
机器人曾经很热
现象:日韩有梦想机器取代人
日本和韩国一直对机器人市场十分热衷,它们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梦想有一天能以机器人取代原住民。数年前,韩国专家宣称2010年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个机器人,显然这并未发生。但机器人产业和技术统治论仍鼓吹机器人技术和人类新时代存在某种联系。
在日本,会走路、能说话的机器人(如本田的“阿西莫”)多年来一直抢占了公众的视线。而今日本终于认识到,或许至少在未来五年内,人类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仿真机器人,而是像吸尘器那样畅销且科技含量不高的实用型机器人。这一认识似乎给数十年的技术狂想泼了冷水。
去年,日本新能源和科技开发组织宣布,增加实用型机器人研发的投资,并已投入76亿日元将实用型机器人付诸民用。然而迄今为止,日本的重点一直都是创造仿真机器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都不惜斥资数十亿研制华而不实的多功能仿真机器人。
原因:劳动力不够机器人来凑
有现代机器人工业之父之称的约瑟夫·恩格尔伯格认为,仿真机器人的开发扰乱了人们的注意力。他说:“日本人和韩国人在这样的理想中成长:机器人是他们的‘朋友’,应该赋予它们人格,这使它们偏离了实用化的道路。日本人喜欢给物品安装上面孔,令它们看起来像人类或动物,他们对物品娱乐价值的考虑超过了实用价值。”
为什么这些大公司乐此不疲地在这些“玩具”上砸钱呢?机器人专家莱姆·福吉特分析,首先,日本人在文化上喜欢甚至偏爱仿真机器人。其次,许多日本人仍然相信机器人可以解决日本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他说:“日本人倾向于相信万物有灵,感觉机器人也有生命。他们相信机器人,尤其是仿真机器人,跟人类有很多共同点。很多日本人是看着《铁臂阿童木》长大的,他们比西方人更容易接受机器人。”一项调查显示,83.6%的日本人认为他们可以和机器人共同生活。
福吉特也指出,日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年轻劳动力的减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先进机器尤其是仿真机器人的发展。为了解决老龄人口增多问题,就要研发医疗和护理机器人。为了解决年轻劳动力的减少问题,就要开发出比传统机器人更能胜任复杂、艰巨任务的机器人。
机器人现在很冷
现象:机器人销量全球大跌
然而就在最近,日本机器人协会指出,2008年第四季度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降低了33%,2009年第一季度又降低了59%。英国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会的数据则表明,从2009年以来,英国工业机器人的年组装数已从约2000台降至800台不到。
就算考虑到经济衰退,全球机器人的需求量也是急剧减少的,机器人技术引发新工业革命的梦想也被覆上了浓重的阴影。
即使是在日本这样推崇机器人的国家,仿真机器人也并不好卖。自1986年来,本田公司就致力于研制机器人,却发现很难盈利。制造出了仿真机器人“阿西莫”后,2000年开始提供租赁服务,却并未真正实现商业化,尽管这款仿真机器人已经变得越来越轻巧灵活,却仍需辅助才能运作。
原因:廉价劳动力大量涌入
关于家用机器人的梦想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已开始瓦解。廉价的有文化的劳动力大量涌入,缓解了劳动力需求的矛盾,并在原本属于机器人的领域开展着辛勤的工作。曾经机械化的工作现在已被人工取代,呼叫中心仅是其中一例。但是,日本或韩国并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通过引进廉价劳动力来解决本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实际上,日本似乎极不情愿开放自己的移民政策。随着机器人代替人工这一梦想的破灭,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工业衰退难题。
同时,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涌入意味着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中止和停滞。有了廉价而熟练的移民,为什么还要浪费数以亿计的资金来研究机器人呢?军火业是目前唯一的机器人研究迅速发展的领域——看看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所使用的无人机吧!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