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迅猛,彩电、计算机、手机、集成电路等主要电子产品年产量逐年翻番,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截至2009年9月份,我国的网民总数已达到3.6亿,手机用户达到7.2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2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通信大国。与此同时,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渐深入,为进一步加快两化融合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再比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一些基础设施已难以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缺乏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资金和人才。
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以此形成诸多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高度重视两化融合。要通过调查研究,深入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考虑尽快出台和完善两化融合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可考虑制定分行业、分模式、分层次、分阶段的两化融合战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典型的示范案例,及时发现两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保证按照预定的目标发展。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努力提高机械、钢铁、化工、轻工、电信、航天航空、能源等领域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研发等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使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促使重点行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
二是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政策保障。应在通信市场监管、信息化管理体制、标准规范制定和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等方面加大引导力度,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拉动导向作用,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机制,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政策保障。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个通过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培育信息人才,不断催生新兴产业,不断拓宽就业领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行业间的发展差异,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信息化方面,要加大对不同层次就业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者整体应用信息化的水平,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要研究掌握两化融合的关键技术。掌握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关键技术是进行两化融合的重要基石,直接关系到两化融合能否顺利推进。两化融合关键技术包括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工业控制自动化关键技术、智能物流关键技术、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技术改造关键技术等。
随着工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业产品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软件发展和普及给工业产品的设计带来了重大变化,并已渗透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利用这些网络化工具,工业产品设计大大减轻了设计、生产的工作量和难度,从而有效地增强了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工业控制自动化方面,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但是不少仍属于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技术原始创新和技术储备明显不足。提高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水平,实现其向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工业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工业取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其密切相关的物流业发展却相对缓慢,影响了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因此,要大力发展智能物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的物资信息采集、物流运输信息处理、运输装备监控、运输道路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同时要切实提高智能物流运输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和改善物流运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电子商务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发电子商务技术,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信息收集、储存、处理的水平,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实时掌握企业动态,实时做出最优决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四是选择重点行业和领域推进两化融合工作。要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机械、钢铁、轻工、汽车、石化、能源、电信、金融等行业在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五是通过两化融合催生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融合,不仅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于两化融合的行业在快速成长,电力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生物芯片、工业电子、金融电子等新兴领域都在迅猛发展;信息通信、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生产型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这些产业的发展更容易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不仅前景广阔,还可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