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的塑料机械消费额占全球市场的20%左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机械消费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塑料机械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2%左右。
发展前景看好
从人均塑料消费量来看,预计到2010年,北美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到145千克;西欧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到132千克;拉丁美洲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到31千克,而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到22.8千克,仅为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
“虽然数字差距明显,但这也意味着我国塑料产业还拥有较大的攀升空间和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的增加将带动塑料机械行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特大型、精密、专用注塑机,低温、大功率型单螺杆挤出机,以及相关工业制品应用的吹塑机械等产品的发展前景看好。”粟东平这样分析行业的发展趋势。
粟东平同时认为,中国的塑机行业将朝着专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复合化、微型化、大型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满足节能、节材、高效和环保的要求,以适应塑料原料、塑料制品加工企业节约成本的需要。
“要做到上述几点其实并不难。”粟东平说,“由于塑料机械为各行业服务并向纵深发展,进而有可能向引导市场消费过渡。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合资、合作,继续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品及工艺和设备来发展我国的塑机,提高技术水平。这样不仅有助于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还有助于全行业向社会专业化协作方向发展,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为此,粟东平认为,国家宏观调控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处在关键转型时期的塑料机械行业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塑机行业整体水平要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发展后劲,除了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保驾护航外,自身还要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多下功夫。
增强发展后劲
相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而言,我国塑料机械工业总产值并不大,但是与关联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塑料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例如,2008年我国塑料机械市场容量近350亿元人民币,但就是这350亿元塑料机械,带动了航空、航天、国防、石化、汽车、电子、建材、农业、轻纺等工业配套产品高达9600多亿元的产值,据行业专家推测,全国塑料制品加工行业每年所消耗的电能相当于一个三峡和葛洲坝电站发电量的总和,因此塑料机械装备本身的节能方法、节能标准制定、节能产品生产技术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塑料机械工业的发展,要结合我国国情和现有行业的基础实际,加强“三个关联”,就是将塑料机械与制造业高端相关联,向高效益产业求发展;与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需求相关联,凸现塑料机械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母机地位;将塑料机械及所加工制品与可持续发展的国策相关联,通过塑料行业的覆盖面和巨大产量,实现塑料机械行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能够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贡献,体现本行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趋势。
同时,强化“产业链系统”观念,将塑料机械向上游石化产业、下游制品加工业延伸,把塑料机械作为“新材料”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从而与国家重大需求、装备制造业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摆脱塑机行业的相对弱势地位。
此外,国家如果能将塑料机械同机床一样作为工业的基础机械(塑料机械加工高分子材料,机床加工金属材料),作为国家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先进的塑料机械给予像数控机床一样的专项支持和优惠政策,以推动塑料机械行业发挥更加明显的杠杆作用,为我国装备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此,粟东平建议,如果国家财政每年能给予中国塑料机械工业3亿~5亿元人民币的专项支持,用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研发节能环保产品。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应标准,对先进的塑料成型机械产品予以销售价格10%的补贴;针对塑机行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将企业设备折旧年限从10年改为可以5年、8年或者10年,具体年限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可提高企业加快设备改造的积极性,促进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对行业共性的科研加大资金支持;对具有先进水平的首台首套在向用户推广使用时,支持30%的保险金;大力扶持可出口的高端塑机产品;对于在技术上已处于国际领先的产品,如研制完成并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的电磁动态成型设备,可视其技术水平,给予出口市场拓展基金,使之尽快抢占国际市场。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除此之外,还要引导企业做好市场定位,深入研究所确定的市场;利用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手段,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装备。政府管理机构或全国性行业组织应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信息收集、统计、评价和传播体系,在行业内发布相关数据统计和市场行情,内容可涉及行业发展现状、行业预警、行业内需要关注的问题、需要开发的设备、待解决的难题等,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