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面前的陈志列,与身处公司之中的陈志列,有着更为个性化的差异。
虽然已在深圳创业16年,陈志列的东北口音依然鲜明。不过,必须说明的是,改变陈志列个人命运的是深圳而非沈阳。
行色匆匆的陈志列,一旦安静下来,立即展现出直截了当、毫不掩饰的“快”风格,语言斩截、举止干练。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高效率是被深圳速度逼出来的。”
倾谈畅谈,时常夹杂英文单词;话锋凌厉,间或显露霸道气势。我分明能够感觉得出,陈志列滔滔言语散溢而出的自负与不羁。
陈志列的一些观点足够让你惊诧。比如他竟然会略带不屑地将英语比作“低档的技能”,然后很干脆地告诉你“英语之于国际化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陈志列始终认为,英语不是国际化的主要障碍。“杨元庆的英语一定比柳传志强,但是他的国际化经验肯定不如柳总。”
樊小宁其人,英语一般,但他却是研祥海外业务的负责人。陈志列不要求从事海外业务的管理人员都具备翻译的能力,他给在海外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配备了专职翻译。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更适合操盘海外业务?陈志列的逻辑是,“业务专业能力超越了语言本身的障碍”。
其实,在公司内部,陈志列也在强调语言的重要,比如研祥办有英语培训班,经常摸底、考试,但是能够取得较好成绩的管理人员并不多。
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曾经如此质问中国的企业家:“为什么我们的商业世界并不平坦?因为语言不过关。”陈志列显然不会完全认同这样的说法,但是无法自如运用英语的团队去海外拼杀,难免让人为之忧心。
与陈志列不同,研祥的特性过于简化。一言以蔽之,研祥的成功,是“专业主义”的胜利,数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现在的研祥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为关乎研祥“心有旁骛”的讯息愈益增多。在苏州,研祥的房地产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尽管苏州是个特例,但是也会引发联想,向来专注工控领域的研祥会不会沾染地产生意的那种江湖气?
更直接的猜想还有不少,比如有人言之凿凿地指称,研祥正在筹备进军网络游戏产业。“研祥做网络游戏?我知道这个传闻,这仅仅只是个传闻而已。网吧里的一些控制设备是我们提供的,所以有人会说我们要做这个、做那个。”事实上,研祥集团有专门的部门一直在审慎调研、积极猎寻适合延展的产业链终端项目。时下的研祥仍然是以平台产品为主导,陈志列期望在某个可见的时间点,研祥终端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平台产品。无论怎样,拉长产品线是研祥的现实抉择,唯有如此,才能更为全面地满足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伴随着海外业务的纵深挺进,以及产品线的宽幅延伸,研祥的研发团队、行销团队、组织架结,乃至企业文化都将面临更新。
由此来看,我们至少应该设定3年的时间窗口旁观研祥,重新定义研祥。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