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两国联手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此次访华的重要使命之一,这也是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前奏铺垫。奥巴马凭借个人魅力,政务活动颇似刮旋风,但低碳经济却不能只刮旋风,中国既是发展中的大国,又承诺做负责任的大国,担子不轻。
美国总统奥巴马
此次《中美联合声明》,强调向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多种场合表明中国在这方面的积极立场。而低碳经济涵盖的新产业,无疑也是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后来居上的关键点,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指导纲领,同样是低碳经济在中国生根发芽的理论基础。
据称,相关部门正在起草中国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在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确认,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无疑将是受益者。但舆论上的高调和宏观上的布局,只是一个起点,现实的转型困难同样是巨大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较大污染,始终是政府着力解决而无法短期多要素共振的难题。确保既定的GDP目标实现,来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恐怕也是政府一定时期的重要手段。中国经济速度和质量有机共存,关乎中国经济的长期利益,而目前形成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存在矛盾。低碳经济相关产业起步初期运转成本高企,需要政府财政补贴和划拨科研经费,加大这方面支出,财政安排面临较大考验。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低碳经济之弓,要尽快拉开,也不能再找回头箭。
中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较多的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感日益明显,遭遇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必须动用综合手段,上升到立法和国家层面。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应该增加环境考核的硬性指标,标准可以先低后高,但量化约束刻不容缓。中国的能源消耗巨大固然与经济总量有关,但与能源浪费同样密不可分,几乎到了不能持续的节点,因此,要盘查自己的能源储备,并有计划地合理开发,让有限的能源尽可能多地造福子孙后代;要做好能源替代和优势能源的转换工作,在现实的困境中,走出兼顾效率和环境的道路;要从政府掌控的重要的经济基础性行业入手,大力推动新的低碳技术,做到纲举目张;低碳经济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共识,也需要引导社会资本的全面介入,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权益,舆论关切亦应是长期的话题。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清洁煤电和风能、核能、太阳能的利用,我们已不陌生,低碳经济涉及的更多产业和技术相信会接踵而来。接受一种节制,或许起初不适应,但它关乎全人类的福祉,不能推卸我们的责任,它也是中国人在新世纪体现价值的历史机遇,不容错过。
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环境、能源危机,再加上已经出现的金融危机,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走上历史舞台已是必然。这是涉及生产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的全球革命,必将对人类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