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标志,是国民经济的母机行业,也是经济拉动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国产机组已达80%以上;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90%……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面对严峻形势,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应对危机,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
规划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规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企稳回升,特别是规划中明确提出的钢铁、汽车、石化、船舶、轻工业、纺织、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国防军工9大重点产业的装备自主化目标,对装备行业的生产和需求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极大地激发了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在国家政策导向和扶持下,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捷报频传。
7月13日,经过近3年的攻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重工公司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完成热调试,挤出第一根合格的厚壁无缝钢管。此举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使中国第一次进入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的“极端制造”领域。该挤压机最大制管管径可达1300毫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16个重点项目中立项最早、进度最快、率先建成投产并实现批量生产的项目。该项目批量生产后,每年仅替代进口就可节省5亿美元。
8月15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1.6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以及250吨/630吨·米锻造操作机和450吨电渣重熔炉,在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全面投入运用,标志着我国大型锻件极端制造能力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它的设计制造和正式投产,为上海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提升大型铸锻件的制造能级,突破相关技术瓶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装备条件。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拉动了行业整体的平稳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示,装备制造业受投资和政策等因素拉动,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今年前7个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其中7月份增长15.9%,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在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作用下,前7个月,生产汽车710万辆,销售汽车7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3.4%,产销量连续5个月超过100万辆。起重机械、输送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9%、12%、9.5%和30.6%,水泥、炼化、粮食、饲料、印刷等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5%至31.9%。机床行业加速向高端和大型化方向发展,上半年金属加工机床数控化率达到53.7%,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
规划实施短短4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就取得了多项喜人的自主创新成果,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应看到,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仍较弱,内部发展不均衡,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我国在电力设备、重型矿山设备等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低档数控机床、中低档大型工程机械等也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大型石化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高档大型工程机械等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蔡惟慈认为,当前需要在装备自主化相对缓慢的领域加大政府协调力度,加速石化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科学测试仪器等自主创新。同时,要鼓励基础产品的自主创新,对用户指定进口特定配套件和材料的做法则应加以限制。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