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烈火2009” 老富豪再战新能源

2025China.cn   2009年08月11日

  七月下旬。夏雨如注。杭州滨江高新区,粉色的夹竹桃在道路两边不管不顾地怒放。“正泰太阳能”的路牌半掩花间。低压电器大佬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就在这里做了小有三年的光伏电池。同样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萎缩的阵痛,正泰太阳能,却因南存辉的无比小心谨慎,没有沉沙折戟,而且尚存进取实力。

  “好比烧开水,你把这壶水烧到99度只差1度就开了,突然你心血来潮觉得那壶水更好,把这边搁下不烧了,而跑到那边另起炉灶,新的一壶还没烧开,原来那壶也凉了。”

  在美国待了二十多年的杨立友——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太阳能)董事总经理,回国后,就立刻知道了南存辉这段著名的“烧水论”。但是,把杨立友从美国的中产阶级队伍拉回国内一起做创业者的时候,南存辉就打算烧太阳能这壶水了。

  为什么一定要背叛自己“只烧一壶水”的信仰?

  “正泰原来从事的产业属于制造业,资源紧张、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产品出口受到严重挑战,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提高……我们压力是比较大的。”2008年3月,“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上,身着蓝西服白衬衣的南存辉,与一众同为代表、委员的企业家们一起言说中国传统制造的苦恼与疼痛。是的,低压电器毛利率已由早期的20%降至8%左右。

  当时,南存辉与大家分享的应对措施之一就是,“我们想从原来的传统制造业,如何向节能、环保的新产业发展。我相信将来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被重视的时候,这个产业一定是大产业。”

  当然,这种背叛,还可以有另一个注解——正泰的偶像西门子和ABB,也都已经或深或浅地介入新能源领域。一直以来,南存辉还有另外一句名言就是,“看欧美的,听中央的,干自己的”。

  穿着带有资深技术人士审美偏好的蓝白格衬衣,杨立友笑称南存辉为“老江湖”。因为南是“二十多年做产业做过来的,并且已经有几十亿美金的企业水平”。

  不只是商业经验和资金实力,二十多年时间也足以让南存辉积累丰富的人脉。甚至连杨立友本人和正泰太阳能都是南人脉的产物。2000年,南存辉在硅谷认识了还在网讯Webex的朱敏。朱敏把自己的朋友、南的老乡斯坦福大学教授沈志勋,介绍给了南。正是沈在南选风电还是选太阳能间犹豫不决的时候,建议南从事下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同时他还向南推荐了斯坦福同学杨立友——李政道的高足,BP Solar公司薄膜电池部门技术负责人。

  2009年3月,金融危机谷底,朱敏给正泰太阳能投了5000万美元。南拉着沈志勋、杨立友、朱敏,组成了阵容豪华的正泰太阳能董事会。要知道,沈志勋还和美国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是好友。

  南存辉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尽管想做的是二代的薄膜太阳能电池,2006年10月进入太阳能行业伊始,立马上线的却还是最传统的晶硅电池——技术成熟,投产快。2007年8月晶硅电池生产线投入量产。南存辉及时地赶上了太阳能电池在金融危机前最后的狂欢,很快实现赢利。

  尽管作为老富豪不差钱,长期跟随南存辉的、正泰新闻发言人廖毅却认为南存辉不同于别人,“正泰把拳头伸出去,做一下尝试,不行收回来。不像别的企业,一看到什么,大举进攻,大举投入,最后回不来。”这一次做太阳能同样如此,一期南存辉自己只投入了3000万美元,到2008年8月,晶硅电池产能也只有100兆瓦,并且正泰没有囤积任何原材料。所以虽然金融危机对正泰太阳能后来的销售也有影响,但不至于伤筋动骨。中国制造业赚钱不易,企业主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南存辉还是带着江浙商人那种踏实保守的作风进入新能源行业的。

  然而,老江湖毕竟就是老江湖。在二十多年传统制造的商业史中,南存辉早已经很懂如何与政府博弈。金融风暴来袭,订单锐减之后,南存辉立刻和施正荣一样变身为光伏产业政策的游说者,以期当海外市场收缩的时候,能够迅速启动国内市场。

  2009年3月,南存辉利用自己是全国人大代表的“便利”,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优先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建议》。《建议》指出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规模,增加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比例;完善推广太阳能屋顶发电系统应用政策,推进光伏产品建筑一体化应用……作为老富豪,南存辉还得以跻身2009年全球智库峰会,继续为自己侧身其中的光伏产业鼓与呼。这一切,也许并不能完全影响国家产业政策,但是,显然南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话语权。

  比话语权更重要的,是行动力。南存辉没有像施正荣一样的囤积硅料,签长单,但是他和施正荣一样,迅速启动了国内市场。

  6月20日上午,规划发电容量100兆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宁夏正泰光伏电站首期10兆瓦建设项目正式开工。10兆瓦一期工程将占到正泰现有100兆瓦产能的1/10。而明年该项目的二期90兆瓦电站项目就足以消化整个正泰太阳能产能的1/3。要知道明年正泰的产能将扩张至240兆瓦。

  宁夏项目启动前,正泰太阳能已经启动的国内市场还有浙江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四个并网项目加起来共6.5兆瓦。同时今年8月底建设部还会有一批项目上马,正泰太阳能会承接其中浙江省的相关项目。

  一个老富豪很世故的商业小秘密是,当同行其它企业还在抱怨每度电1.09元的上网价格要亏大本、还在犹豫要不要做国内市场的时候,正泰太阳能已经悄悄和石嘴山市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国家规定的上网价格外,地方政府再给予一定补贴。

  是的,有大梦,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把它一步步变现——这就是老富豪的劲道。

  “未来光伏产业会像半导体或者传统能源产业一样,由十家大公司控制80%的市场。正泰太阳能的目标是未来要成为这十家大公司中的一家。”杨立友把身体坐直。好吧,必须承认从江南到塞北,正泰太阳能是记者见到的极少数的有宏大而清晰的愿景的光伏企业。

  已经赚了些小钱的晶硅太阳能绝不是正泰太阳能未来的发展重点,产能将不再扩大。正泰未来的产业重点还是走预先确立的高端薄膜技术路线。最近1-2年内国内投产薄膜电池的都还是一代技术,转换效率大约在6%左右,而正泰的二代薄膜技术转换率可达9%。该技术将在8月通过TUV认证后,投入量产。对于将来量产的薄膜电池,杨立友的目标是在今后两年内使每度电在西部地区的成本降到0.5元左右,以使正泰太阳能成为“最先将光伏发电达到电网等价点的前沿公司之一”。

  杨立友认为,南存辉花25年时间来做低压电气这一件事情,“对发展新能源来说,可能也需要有这种坚强的毅力。”

  杉杉科技:十年布局

  民企决策风格中的粗狂与魄力,一次次在杉杉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体现,成为推动其前行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在杉杉早不“新”。

  十年。这是杉杉的郑永刚之前布局新能源产业所用的时间。但今年夏天,郑永刚所领导的新能源产业扩张才骤然呈现在市场面前:5月,投入3500万元兴建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房——上一次类似投资是在5年前;6月,远赴澳大利亚“抄底”镍钴矿——在此行业这是第一次。种种迹象显示,他带领自己旗下的新能源产业板块正全速前进,形成一个打通锂电池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以期抓住新能源的真正兴盛时代。

  从某个角度而言,郑永刚进入新能源行业源于偶然。1999年,郑永刚一手创立的杉杉集团已是全国遥遥领先的“服装老大”,他不再满足于此。当年夏天,郑永刚拿到来自原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一份研发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技术产业化的项目报告,其中“填补国内空白”几个词,与当时郑永刚的扩张冲动一拍即合。

  1999年正是高科技热门之时。郑永刚立刻指示杉杉有关人员飞到鞍山看样品,然后拿着样品逐家拜访电池生产商,请他们试用,反馈证明:技术没有问题。1999年9月,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厂房一年后投产。市场效果很明显:“当时日本卖到中国是60万元/吨。我们进来将价格拉到了40万元/吨。”杉杉科技总裁李智华介绍说。当时杉杉是全球第四家能够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

  在这次投资中,杉杉体现出了民营企业常见的能力、优势当然在另一些时候,它又被证明是弱点。“杉杉做这件事决策很快。”一位参与创立的元老回忆说,“仅短短三个月时间就从一纸报告发展成为一家公司。”

  此后,这种决策风格中的粗狂与魄力,一次次在杉杉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体现,成为推动其前行的重要因素。

  2003年,杉杉决定涉足锂电池正极材料,此时它既无技术也无生产能力。郑永刚就找了全国4家正极材料生产企业OEM。当年11月,郑永刚迅速圈定其中客户最认可、技术最强的一家,投入几千万元收购、并扩充产能。目前这家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公司。

  当时,杉杉科技是业内第一个把销售中心建立在深圳的企业,全国大概90%的锂电池都在华南地区生产,“这样我们可以为客户零距离服务。”李智华说。杉杉的产品配比也与竞争企业不同,杉杉的产品走的是“超市型”道路,种类繁多。这样做的优点是,客户多种需求都可以满足。这些服务让原本对新能源行业陌生的杉杉科技逐渐留住了客户,特别是大客户。杉杉科技最大的客户在2008年占据了全部销售额的40%左右,比亚迪是其第二大客户。“2008年,前十位客户占了将近90%的销售额。”李智华说,“我亲自抓的客户在15家左右。”

  一度,杉杉内部对自己在锂电池产业上的定位发生过动摇:生产材料,还是电池?郑永刚及时做出了决定:“全世界有200多家锂电池制造企业,我们只做材料供应商,他们全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客户,否则就会成为竞争对手。”郑永刚将收购路线一走到底。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铜箔和隔膜组成。2000年,郑永刚在资本市场上收购了长春热缩后改名 中科英华(行情 股吧),杉杉就此进入了锂电池的另一个领域——铜箔。2005年2月,杉杉科技收购了东莞市锦泰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电解液项目收入囊中。

  与比亚迪的王传福不同的是,郑永刚本人并不懂得研发和技术,但郑永刚布局的精明在于,他明白如何尊重和使用科技。李智华手机里留着郑永刚2008年的一条短信:“科技公司人员不能再流失了,某某你让他回来,这些人是杉杉的宝,坚决不能流失”。在郑永刚看来,他能做好新能源产业在于其明白了一个“诀窍”:“以前国家投入了这么多钱,几十年培养这些科研人员。我和他们合作,是在国家这个平台上做事。”杉杉的负极材料技术合作者是国家863计划专家,正极材料合作者中南大学,是中国正极材料的工程学院核心大学。中科英华的前身长春热缩是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实验室里诞生的企业。

  目前, 杉杉股份(行情 股吧)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负极材料技术仅次于日本川崎制件、大阪煤气,远超国内同行;正极材料后来居上,销售收入已经超过湖南瑞祥等企业,成为国内最大、世界前三甲的正极材料供应商。杉杉股份2008年财报显示,锂电池材料业务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8661万元。电解液溶液市场份额在国内排名第三。

  郑永刚还在新能源不断布局。2008年初,杉杉集团悄悄地以8936万元的价格,从上市公司杉杉股份手中,将宁波杉杉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3.31%股权收购过来。这看起来像某种行为的前兆:将锂电池拿出后与太阳能业务整合在一起,打造高科技板块,时机成熟时在中小板实现上市。但目前这只是猜测。此外,就是初始令人感到意外的澳洲买矿。根据2008年报显示,杉杉科技锂电池材料毛利率徘徊在14%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过山车”似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了很大影响。“抄底”澳大利亚镍钴矿,就是为此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打通产业链条,既出自雄心,也为摆脱生存线上的苦苦挣扎。

  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很多。杉杉的多元化或者新能源,现在都还没到一个开花结果的时候。这家快步走了十年的企业,如今正在面临自身企业管理上的优化问题。

  上海浦东,从杉衫总部驱车行驶半小时的路程,及至到了一个完全是郊外的地方,才能看见杉杉科技公司。院内有些杂草,厂房外墙灰蒙蒙,部分马赛克已经脱落,显得有些斑驳陈旧。郑永刚现在已经很少亲自来这里,这是个几乎完全“放手”的企业。尽管郑永刚不过问细节,但仍然牢牢掌握着杉杉科技的所有“大事”。“6月份和郑总沟通了三次,”李智华说,“最短一次有3个小时。”2009年,李智华已经收到郑永刚几十条短信,李拿出手机说,“他不断地提新要求。我们在做市场的时候就会不断地折腾。”

  在杉杉科技的办公室里,二楼的实验室里偶尔会飘出一些化学气体气味。除了这次见我们,李智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每天他的桌面上都摆着一摞需要签字的销售合同,他需要处理无数信息,总觉得时间很紧迫。他需要不断带团队快步走。在这栋朴素的大楼里,每间办公室门口都挂着红底白字的简单标牌,上面十分醒目地写着:“烈火2009”。

(转载)

标签:新能源 我要反馈 
什么是新一代机器人界面(HMI)?
ABB协作机器人,自动化从未如此简单
优傲机器人下载中心
即刻点击并下载ABB资料,好礼赢不停~
西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