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目前,陆上风电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而海上的风力资源比陆地更集中、更强劲,达到陆地上的3倍。所以,在陆上风电投资高烧未退的情况下,海内外知名企业又刮起了新一轮海上风电的“风暴”。面对海上风电发展蓝图,行业巨头已经开始“闻风而动”,纷纷加快海上风电项目的布局。
作为国内乃至亚洲第一批商业化的海上风电项目——东海大桥项目日前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据悉,首批3台风机将于近日并网发电,明年世博会前夕将实现全部并网。届时,该项目年上网电量为2.6亿度,可以满足40万人口的生活用电需要。而第一个海上风电商业化项目的意义并不只有这单纯的一点,令业界所关注的是,随着项目的并网,“海上风电”已成为风电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据透露,海上的风力资源比陆地更集中、更强劲,达到陆地上的3倍。而陆上风电目前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在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后,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根据近日工信部公布的半年数据显示,风力发电设备反而同比增长5.46倍。
巨大的商业空间吸引了各大巨头的角逐。尽管海上风电规划未出,相关配套政策出台还无时间表,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显示,在陆上风电投资高烧未退的情况下,海内外知名企业又刮起了新一轮海上风电的“风暴”。
4企业联合中标东海项目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向记者表示,海上风电的相关政策及规划将会根据已经运营的的海上风电项目运营情况而制订。这也表明,对于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谁参与建设谁就掌握了市场的先机。正因为此,据参与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的一位人士表示,当时的争夺特别激烈,吸引了很多非常有实力的企业。而在项目招标过程中,仅摸底勘测的数百万元花费就让许多中小企业却步。
据悉,上海市发改委组织进行了东海大桥项目的业主招标工作,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上海绿色环保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四家组成的联合体中标该项目,随后4家公司分别以28%、24%、24%、24%的股权比例出资成立了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进行东海大桥项目的运作,注册资本金4.6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工程总投资23.6亿元,累计装机34台,是目前国内最大单机容量风机,装机容量100兆瓦,约占上海市总装机容量的1.5%左右。
行业巨头投身海上风电
面对海上风电发展蓝图,行业巨头已经开始“闻风而动”,纷纷加快海上风电项目的布局。
作为最早进入海上风电领域,同时也是目前为数不多拥有海上风电场建设经验的风电设备供应商,丹麦维斯塔斯近日对外宣布,将于年内成立中国海上风电业务办公室。2006年,公司在天津建立的风机生产基地主要生产V80机型,而这款机型已经成功应用到欧洲的海上风电场。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安信诚对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充满信心,“我们把中国的海上风电市场视为未来全球最重要的风能市场之一。”
作为风电行业的另一跨国巨头,西门子也已高调进入了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今年5月22日,投资额高达5.81亿元的西门子风力发电叶片(上海)有限公司落户上海临港。据悉,该叶片生产基地年均生产能力约为500兆瓦。
作为国内最大的风机生产厂家,华锐风电不仅为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提供3兆瓦的风机,同时也正加快海上风机的规模化生产步伐。据介绍,华锐已经在江苏盐城实现了3兆瓦风机的批量生产,明年将加大对5兆瓦海上风机及潮间带风机的研究力度。金风科技同样也对这个领域虎视眈眈。
海洋装备行业老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对海上风电也寄予厚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装风电)董事长杨本新表示,“进入陆上风电我们算是第二梯队,但在海上风电则会是第一梯队。”他表示,中船重工高层明确了大力发展非船行业的指导思想,意图进军新能源及风电装备行业,2004年成立的海装风电公司正是调整产品和产能结构的一个重要举动。杨本新认为,海上风电还可以和海水淡化形成产业链。由于海水淡化需要大量的电力,在中东等水贵如油的地区非常有商业价值。据介绍,中东已经有客户予以关注。
在不少大型企业,新能源发展优先于其他企业。如中海油专设新能源办公室,每年拔出一大笔资金作为新能源投资。作为海上作业的专家,中海油对海上风电“图谋”已久,早在2007年11月便在渤海绥中油田安装过一台海上风机——金风科技的1.5兆瓦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遗憾的是,该机组没有并网投入商业运行。
技术隐患仍存开发或需谨慎
事实上,海上风电在技术上也有非常大的挑战。与陆上风机有所不同的是,海上风电受到风及海浪等因素影响较大,若风机运转的时候出现机械故障,几乎没有办法维修。加上海上风力强劲,还会伴随台风肆虐,这就要求海上风机的质量必须非常稳定可靠。
“在建设海上风电项目的时候,你要对海洋各个方面相关数据有非常好的掌握,要对海底的地质条件有非常清晰的了解,这就是建立海上风场最大的挑战。只有把这些情况和数据都整合起来,才能选择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和措施。”维斯塔斯全球海上风电总裁简森介绍道。
“中国做风电的公司包括我们都有个问题:就是缺乏基础的研究。”杨本新表示,中国风电公司很难说达到了自主研发。他介绍,在2004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时就曾请气象局做了一个关于风力资源的付费调研报告,同时还请了德国的咨询公司,帮助分析世界和中国风电的发展趋势。
“自己做研发当然重要,但有个问题就是市场等不起。”杨本新强调。近几年来,风电机组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主流公司的订单仍然一直排队。不过用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的话来说,幸好第二梯队的公司提供了风机才缓解了市场的紧张局面。他认为,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考虑到安全等因素,施鹏飞仍建议目前我国开发海上风电项目需谨慎。
需政策及市场予以支持
简森表示,海上风电的成本一定比陆上成本要高,价格要贵。另外,海上风电的技术也非常复杂,面临着很多挑战。海上风场选址的位置、离海岸的距离、海水的深度以及海床的条件也都决定了海上风电的高成本。
另一方面,尽管海上风电价格高,但由于资源更加丰富,而且位于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因此对于电力传输来说,建立风电厂会较为方便。
“发展海上风电需要一个非常好的法律框架以及适当的上网电价,才能够保证行业健康的发展。”简森认为,对于开发商来说特别需要这方面的保证,以确保他们投资的回报以及商业方案的经济性。
据了解,海上风电比较发达的丹麦、英国、德国等国家,在能源、审批、财政等方面都有一整套政策体系支持海上风电发展。例如,实行一站式海上风电项目审批程序、提供发电补贴、减免税收和绿色认证收益、共享数据技术资源、建立海上风电联网机制等。
记者从侧面了解到,即使在海上风电比我国提前发展几十年的丹麦,海上风电技术仍处于探索过程中。简森表示,“海上风电确实是非常年轻的行业,我们要进行学习和了解,这个过程都是需要代价的。”
据了解,目前东海大桥的招标上网电价为0.98元。对此施鹏飞表示,这个价格很难赢利。“一切都有待实践的检验。”业内预计,东海大桥项目的运行结果,将是未来我国海上风电上网电价的风向标。
史立山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制订海上风电试点项目规划,拟选取2~3家海上风电试点项目,以此作为海上风电相关政策出台的依据。
新闻链接
苏浙将建我国海上风电基地
尽管资本市场对风电的热情主要还停留在陆上风电,但在风电业界,谈论得最多的已经转变成海上风电。原因有二:一方面,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近海风资源。数据显示,我国近海1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为1亿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为3亿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为4.9亿千瓦,这也是陆地风资源储量的2到3倍。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紧缺,开发海上风能资源将有效改善能源供应情况。因此,开发海上风电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
与当前大规模发展的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优势是年利用小时长,风速较陆上更高,有稳定的主导方向,因此机组运行稳定、寿命长,单机能量产出较大。而且海上风电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且接近沿海地区用电负荷中心。
到目前为止,国家能源局已多次召开海上风电规划会议,部署我国海上风电规划,各省规划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其中,江苏、浙江两省将是我国海上风电的重点省份。
据了解,根据江苏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成果,江苏省海上风电可开发容量约18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江苏省在潮间带和近海将建成约700万千瓦海上风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基本形成。
江苏海上风场初步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盐城北部,包括灌云、响水、滨海北区近海风电场;盐城东部,包括滨海南区、射阳北区近海风电场;盐城南部,包括大丰、东台和射阳南区潮间带和近海风场;南通,包括如东、通州、启东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场。
而在浙江,根据初步规划,浙江省将确保2012年前建成近海风电场10万千瓦,2015年105万千瓦,2020年270万千瓦,而2015与2020年浙江陆地风电场规划仅为50万千瓦与80万千瓦,海上风电将后来居上。在广东,目前南澳、陆丰甲湖湾、珠海高栏港已分别有投资商进行海上风电的前期工作。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