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最活跃、最具变革作用的技术类型,发挥着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提升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有效提高工业生产经营效率,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本。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及工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应对危机,实现国民经济“保增长、调结构、促稳定”的总体目标,4月15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将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信息技术应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与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最活跃、最具变革作用的技术类型,发挥着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先后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方针,大力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需求和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工业化总体上仍处在依靠资本、人力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的外延扩张阶段,工业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需要新的推动力和发展模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质上就是将可重复使用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融入工业化进程,知识和信息资源成为工业的基本生产要素,以对知识和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交换、监测和控制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工业生产经营中基础的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提升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有效提高工业生产经营效率,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本、人力和物质资源,减轻环境压力,转变发展方式。
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取得显著进展
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又为信息产业发展开拓了市场,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多年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装备制造和工艺流程等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作用显著。目前,在机床行业,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国家重点建设提供了一批高水平的数控机床;在电力行业,基本普及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厂电站自动化监控、电力计算机辅助设计,正在推广管理信息系统;在冶金行业,主要大型钢铁厂都采用了较为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建材行业,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水泥厂和大多数机立窑水泥厂都装备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企业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改进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企业信息化稳步推进,出现了联想、海尔、一汽等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较成功的典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管理,有力地推动了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
如济南大陆机电公司开发出节能效果明显的流化床锅炉优化控制系统,提高了行业锅炉的燃烧热效率,实际使用的综合热效率提高了5%;济南钢铁公司基于通信和控制技术建成的能源管理控制中心,使钢铁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在全过程监控下得到实时高效控制,使各种能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支撑传统工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在智能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方面,适应网络化和集成化需求,开发和普及了微型化、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的智能传感器;在数控技术方面,国产经济型数控系统在国内市场已居主导地位;在工业控制技术方面,DCS、FCS、PLC和IPC相继开发并实现产业化,提升了我国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所需的控制装备和系统的国产化能力。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和广泛,传统产业的装备能力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短缺制约”和“需求制约”并存,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应用需求相比,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和深度不够,信息技术产品,特别是软件和大型应用系统开发生产落后于应用需求,信息化建设的支撑环境不适应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的需要。
应对危机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就电子信息产业本身而言,由于产业自身的外向度高,从目前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这会对产业的稳定增长带来严重影响。要实现《规划》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目标,必须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和普及,拓展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创新业务模式和应用模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新应用和新需求带动产业的新增长,夯实产业发展后劲。为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支撑。精心组织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以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紧实施集成电路升级、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培育、平板显示及彩电工业转型等6大重点工程,突破中高端通用芯片、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关键元器件等核心技术,加快整机产品结构升级,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二是落实扩大内需政策,为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创造条件。积极开拓显在市场,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家电下乡、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其他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空间。培育潜在市场,通过实施政府信息化促进计划,拓展国产软件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培育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与半导体照明市场,给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照明产业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三是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形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四是把信息技术应用落实到企业技术改造之中。技术改造就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生产经营水平。信息技术、产品、系统和装备是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抓住国家推进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继续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五是加速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支持RFID、应用电子、工业控制及检测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和标准制定。选择一批基础好的企业和地区,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工作,典型引路,尽快取得成效。
六是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网络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建设服务“三农”的综合信息平台,广泛培训农村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中的应用,提高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七是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带动电子信息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发展。
未来展望
未来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形势十分复杂,挑战前所未有,但仍然存在重要的发展机遇。家电下乡、3G网络建设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技术改造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国家拉动内需的投资计划使得交通、医疗、环保等行业相关IT支出大幅增加,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农村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对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需求依然旺盛。相信随着《规划》的全面实施,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将成为消费热点,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广泛,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必将作出重要贡献。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