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创纪录 增速放缓
虽然,从总量上看,这一数字还是创历年之最,但增速放缓迹象明显。从2008年5月起同比增速逐月走低, 1-11月的增速最低仅为1.01%,比最高点1-4月20.58%的增速下降了19.57%。
其中,火电机组完成10255.83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77%,同比增长3.3%。水电机组完成2297.92万千瓦,占17.3%,同比减少11.8%。核电166万千瓦,占1.2%,风电机组719万千瓦,占5.5%,同比增长154.1%。其中哈尔滨、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三大集团生产发电设备占全国的75%。
可以看到,在发电设备中,火电大机组比例逐步上升,高效、清洁能源机组已能批量生产。另外,水电70万千瓦机组已实现自主化批量生产,而核电机组生产处于加速阶段,风电机组生产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2008年,在火电大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汽轮发电机完成8284.1万千瓦,占火电机组的81%,比2002年增长32%。其中,60万千瓦级机组已成主力机组,共生产完成64套,总计4037.5万千瓦,其中有超超临界机组9套、超临界机组36套。而30万千瓦级机组完成86套,共计2731万千瓦,其中有循环硫化床机组12套,35万千瓦超临界机组4套,40万千瓦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完成8套,共计315.6万千瓦。
在三峡右岸机组招标中,有8台机组由哈尔滨、东方电气中标。目前,7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经能够自主化生产,去年底三峡26台机组已全部发电。2008年完成生产70万千瓦水电机组7套,其中包括:三峡右岸机组、龙滩机组、小湾机组、拉西瓦机组;此外,完成生产60万千瓦水电机组2套;35万千瓦水电机组2套,30万千瓦2套。
与此同时,2008年我国核电机组生产开始加速,完成核电发电机秦山二期扩建1#机、岭澳二期1#半转速机、岭澳二期1#半转速机。上述机组核岛部分主要部件在陆续完成,如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气贯穿件、环形吊车等。
风电机组生产在2008年取得了高速增长。目前,内资、合资企业生产风电机组已占主导地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连华锐3兆瓦海上机组已开始投产、湘潭电机2兆瓦机组已批量生产,而1.5兆瓦风电机组成为目前的主要机型。
出口方面,2008年我国出口到国外的水电、火电、风电机组204套,共计1451.68万千瓦,占发电设备产量的11%。其中,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8套、30万千瓦级机组19套。位居出口前四名的企业分别是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哈电集团、北重,分别出口19套/461万千瓦、18套/455万千瓦、14套/228万千瓦、5套/165万千瓦。据悉,我国发电设备主要出口到美国、印度、印尼、巴西、越南、土耳其、苏丹、日本、德国、巴基斯坦等国。
在生物质发电方面,2008年我国完成生物质发电4套,共计4.8万千瓦;垃圾发电11套,共计4.5万千瓦;余热发电46套,共计178.7万千瓦。可以看到,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余热发电处于增长态势中。
形势严峻
目前,在金融危机影响和行业自身积累矛盾爆发的情况下,我国发电设备行业面临的挑战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据发电设备企业反应,目前企业面临排产难、资金难等问题。据了解,目前发电设备行业后续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交付了定金的订单也充满变数。另外,在建电厂因为项目核准、资金到位、基建进度以及出口变数等原因导致项目延迟执行,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大。
企业新增订单也出现下降,由于电力企业资金紧张,目前部分在制项目或已交货项目货款回收明显困难,国内某些在建电厂要求延迟交货,有的国外电厂也是如此,这使得产成品增加,库存加大。资金回笼成为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大难题,加之2008年上半年为安排今后生产采购了大量高价位材料尚有待消化,企业现金流面临较大压力。
此外,大型铸锻件及耐高温高压钢材等原材料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据了解,国内重机厂大锻件产能和质量不能满足发电设备厂家的需求,而电厂业主普遍指定进口,导致重机厂即使有产能也无订货的尴尬局面。目前大部分关键原材料供应受制于国外厂家,成为发电设备生产的瓶颈。
多举措积极应对
如何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成为企业关心的焦点。首先,防范风险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包括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项目排产计划,控制机组的生产节奏。计划排产要从过去单一满足合同交货期变为满足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防范风险和达到交货、收款、利润的平衡。同时控制产能扩张速度、现金流、汇率风险、出口结汇风险,进行合理的投资。
其次,应该继续鼓励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加快核电、水电、上大压小、改扩建水电等政府鼓励项目的核准,同时发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产品,尤其是在常规火电领域,应当将注意力转向热电联产、空冷发电机组、循环硫化床锅炉等。
再次,推动发电设备原材料的国产化。国家应对大型铸锻件和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继续给予扶持,加快重机企业技术进步,使大型铸锻件生产能力尽快提高,以满足发电设备制造的需求。同时,协调、说服业主支持铸锻件国产化,对超(超)临界机组使用的特殊管材,鼓励企业尽快开发和使用。
最后,应加大对发电设备产品的出口补贴。目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出口产品数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出口机组达500万千瓦,占当年产量的4%,2009年按合同将生产出口机组1800万千瓦,比重将达到18%。而近两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兑汇损失,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出口企业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提高出口退税率。
目前,在电力需求增速低于电力装机增速的情况下,企业应审视生产经营策略,把当前作为休养生息之机,弥补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国产化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欠缺,抓住此次“危机”中的“机遇”,在度过危机的同时,为未来谋求更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