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恶化的能源环境迫使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能源车型的开发上,在这场未来市场的争夺战中,电动能源、氢动力能源、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之间的争论之声此起彼伏。
是混合动力还是电动汽车?是氢动力还是生物燃料?这是一个问题。
虽然在排放标准方面中国的落后显而易见,但在这场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的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中,全球汽车企业都在为减少污染物排放而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中国汽车企业这次的动作并没有落后。
当汽车厂商都在力推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消费者显然已在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下,忽视了究竟谁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宰,而将注意点转向当下这些五花八门的产品身上。
作为一名置身于新能源汽车研究领域的专家,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市场上的各种产品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不需要关心这些形式,而是要关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框架。”
三类燃料、三种发动机技术的新能源路线
欧阳明高认为,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任何技术都是在不断发展和改变的。“汽车企业大力推广某种新能源汽车,只不过是市场营销策略,推广电动汽车的企业不可能放弃混合动力,只是它们在产品推广战略上一定要选择和别人不同的方面。”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车展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他所说的“各种形式”。奔驰、丰田、本田的混合动力产品,凯迪拉克、日产的电动车,宝马、马自达的氢动力汽车。
以往在新能源领域鲜有作为的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汽、东风、华晨、奇瑞都展示了混合动力产品,长城和比亚迪在电动车也大放异彩,更让人震撼的是长安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的亮相。
据欧阳明高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框架可以根据燃料和发动机的种类分类,从而构成一个立体的框架。
在燃料方面,可以分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以及电,“使用这三大类燃料现阶段的产品就是汽柴油车、压缩天然气车以及电动车。”
“经过发展,使用这三大类燃料的未来产品将是混合动力车、氢燃料车和利用核电等完全无污染的纯电动车。”他告诉记者。
在发动机技术方面,也有三大类型,分别为内燃机、生物及气体燃料发动机和纯电动。他说:“内燃机的发展方向就是从先进的汽柴油机逐步发展到混合动力,混合动力又要经过弱混合、中度混合和重度混合的历程最终发展到可充电式的混合动力;气体燃料发动机未来最可行的技术就是氢燃料动力。”
着眼于未来,欧阳明高认为混合动力、氢燃料动力以及纯电动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很看重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据他分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保有量高达500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电池厂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电池技术的发展。不仅如此,在电动车电机系统所使用的永磁材料以及镁合金材料方面,中国都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从目前的交通状况来看,中国可以走电动自行车、个人微型电动车、电动轿车的道路。”欧阳明高认为。
中国的挑战在于核心技术
虽然在排放标准方面中国的落后显而易见,但在这场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的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中,全球汽车企业都在为减少污染物排放而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中国汽车企业这次的动作并没有落后。
不过欧阳明高也告诫中国的汽车企业:“不要被目前市场上这些眼花缭乱的技术形式所蒙骗,所有形式的背后都是一个框架。中国的汽车企业更应该关心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他告诉记者,世界各大汽车企业都在研究各种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并且有一些已取得了进展。“但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方面还缺乏竞争力。”
据欧阳明高透露,目前美国倾向于在电动车方面的研究,美国通用汽车在清华大学建立的研究所在电动车方面已取得了进展。
在前不久去日本考察的过程中,他还了解到,日本刚刚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方向是蓄电池、氢燃料电池和清洁柴油三方面。“为了适应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本已开始进行道路、周边设施改造,包括居民住宅设施。而且日产汽车在电池方面也已取得实质性的结果。”
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平台方面,还没有任何惊人之举。比如发动机电控、缸内直喷、电辅助增压、电动气门、可变压缩比、停缸控制等技术方面。“目前本田汽车的弱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节能38%,而中国的产品只能达到节能20%的水平。这就证明国内新能源汽车在电控等技术方面还有待攻关。”他告诉记者。
欧阳明高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清华大学正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据他透露,清华大学和奇瑞汽车合作研发的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样机已经生产,并计划装配到汽车产品当中进行匹配试验;此外,目前清华大学还正在探索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新概念。
欧阳明高认为,目前中国应该采取两方面的发展战略,即优化现有的产品和发展新的新能源产品。“完成这两方面的关键就是攻克核心技术,建立统一的核心技术共性平台。不用去考虑发展哪种能源的汽车。”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