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新能源汽车2009年底实现产业化

2025China.cn   2009年01月15日

李书福的未来汽车版图上,新能源汽车将占有一席。

 

今年国庆期间,吉利高层齐聚杭州,共商企业未来发展大计。一个重要的调整是将原来“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改成了“三最”———“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支撑李书福这一愿景的就是新能源汽车。

 

1010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到上海华普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考察,听取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张彤的汇报。随后,吉利集团正式对外发布了未来5年的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

 

1026日,在北京出差的张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详述了华普和吉利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前前后后。

 

大任在肩

 

“我正好赶上了华普新能源汽车第一轮研发的末期。当初加入华普时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给华普造一款新能源车。”张彤告诉记者。2005年上半年,华普和吉利集团达成共识,决定启动混合动力项目。当年8月,已在德国工作8年的张彤加入华普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担任院长。

 

张彤认为,新能源汽车可以提升技术层次,提升华普和吉利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借此建立一支前沿性的研发团队和体系。“这不是三五年能见效的。如果不做,三五年后,我们还得为这段距离埋单。”张彤说。

 

目前吉利集团正在转型,李书福整合了新能源汽车研发,决定把新能源车的整个研发放在上海的华普基地。张彤说:“现在我的压力非常大。”

 

他希望将研究院打造一个类似AVL的咨询公司,为吉利集团提供一揽子的混合动力技术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开发。

 

一年半的时间内,张彤的团队从4人发展到现在的47个人,到明年年初将达80人左右。如何招到合适的研发人员?张彤的计划是,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加大招聘力度,同时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内部培养人才,并通过感情和事业留人。“打造成全国最好的团队,甚至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发言权。这是我的梦想。”张彤告诉记者。

 

后发优势

 

作为后起之秀,要想成功赶超,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注定不能按常规发展。

 

吉利真正大规模开始混合动力研究是从去年开始的,起步很晚。“吉利很务实。瞄准未来方向,首先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在实现产业化前的三四年进行爆发式突破研究。”张彤这样规划着吉利的发展道路。

 

“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一是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强,我们将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控制在1万元左右,远低于其他企业。二是注重基础工作。虽然起点低了点,在与国内外的合作中,牢牢掌握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线完全交给别人。三是我们的机制灵活,吉利一旦作出决策,就能快速实施。”他说。

 

去年4月到10月,半年时间,华普开发出海尚305。“所有的图纸、设计都是自己做的,并首次将双离合技术应用到42V的超级电容混合动力车上。”张彤认为整个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去年的那款车,我们肯定进入不了863计划。”

 

“现在我们提出一个‘大项目组’的概念,希望华普牵头,把所有的任务进行分类和分项,进度在我的可控范围内。按月度进行任务分摊和进度汇报,充分发挥高校的理论优势。高校也摆脱了不为理论而理论的困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告诉记者,这也得到了同济大学和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同。

 

五年规划

 

“我们计划在35年内投资2亿元进行研发。与一些企业一款车型就投入好几亿元相比,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将走一条廉价的道路。”张彤透露,在成功推出海尚305和海域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后,吉利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发5款混合动力车,打造4个技术平台,争取在新能源汽车开发运用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据介绍,这5款混合动力车包括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弱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FC-1C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双电机全混合动力汽车。

 

对于五年规划,张彤更关心的是如何落到实处。“近期我将去临海和杭州,与吉利集团的高层进行沟通,商讨如何调整研发架构。”

 

“明年1月,以华普刚上市的海锋轿车为平台的混合动力轿车,将以吉利控股集团的名义,参加北美底特律车展。这将是首批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由中国汽车人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

 

他还透露,明年年初华普将在上海金山区组建一个小型的甲醇混合动力出租车队;吉利还正在规划一款纯电动车,主要用于出口。

 

2009年底前,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实现产业化。许多样车都已研发出来,现在重点解决系统的安全性和一致性等问题,这是对用户负责。”张彤对未来充满期望。

(转载)

标签:新能源汽车 2009年底 实现产业化 我要反馈 
什么是新一代机器人界面(HMI)?
ABB协作机器人,自动化从未如此简单
优傲机器人下载中心
即刻点击并下载ABB资料,好礼赢不停~
西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