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是美国汽车业的黄金年代,以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引领世界汽车的发展趋势。当时汽车科技并没有现在的精密先进,当时没有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去为发动机出谋划策,当时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却完全不逊色于现在,当然这些输出则完全仰赖于更强大的输入——百公里二三十升的油耗是很普通的数字,最搞笑的的笑话是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哀求司机加油时把发动机熄火:“你不熄火的话我的油怎么都加不满”。
73年后的石油危机给美国汽车业带来了沉痛的打击,结束了以大马力为代表的耗能机器趋势。而以节能为卖点的日本汽车则走俏,小型化的汽车思路引领了未来几十年的汽车发展趋势,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现今。到2008年的现在,在金融海啸下,通用汽车的股票价格已经几乎跌到了二战时候的水平,可以说这场危机比上一次更加严重。这次美国政府给出的150亿美元贷款挪用自新能源车的项目,实际上三巨头在提高产品竞争力上面最值得努力的方向也正是在此,可以说这是美国政府给与三巨头的最后一次机会。然而,金融海啸同样严重影响到处于优势的日本汽车业,据有关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汽车市场需求低迷,销量下滑超出预期,日本8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快减产步伐,11月份全球产量无一例外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丰田和日产的生产及销售下滑幅度创历史新高。同时日本汽车工业协会25日公布的数字也显示,11月日本国内汽车产量为85.4万辆,同比大幅减少20.4%,创下了1967年开始统计以来降幅最大的一个月,并预计汽车产量今后将继续在低位徘徊。
根据各大汽车公司公布的业绩数据,丰田、日产、铃木、马自达、三菱汽车和富士重工六大车商的产量同比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日产公司11月份共生产汽车22.22万辆,同比减少了33.7%,创下自1984年开始此项统计以来的历史最大降幅。其中,日产国内工厂的产量同比下滑35.6%,仅为7.96万辆,是1941年以来同期历史最低水平。
此外,欧盟汽车制造商也面临困难,包括德国大众、宝马、法国雷诺、标致和意大利菲亚特等汽车公司在内,欧盟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下滑。为渡过难关,欧盟汽车制造商已要求欧盟委员会和相关成员国政府为其提供总额达400亿欧元的救援。
转过来看中国的汽车市场,以2007年为例,中国汽车产量为888.24万辆,比2006年净增160.27万辆,同比增长22.02%;汽车销售879.15万辆,比2006年净增157.80万辆,同比增长21.84%。2007年,中国的汽车销量比2003年的439万辆翻了一番,汽车产量居世界前三名,汽车销售量居世界第二。
诱人的销售市场和巨大的产能,使中国成了世界汽车巨头们的必争之地。但国外汽车巨头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时,对于核心的优势技术通常有所保留,中国加入世贸后,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比如整车合资企业中,由于中方不掌握核心技术,大多缺乏话语权,生产什么产品、引进什么车型、外购什么零件,多由外方决定,而外方通常选择本国或同自己有资本关系的配件供应商。这些都是中国汽车业的机遇。
但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状况是:中高档汽车市场的大部分利润被外企拿走,许多国企大厂仅赚一些加工费而已;低档车市场被中国民营企业占领。这种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安全存在着隐患,以至于有人惊呼:如果中国汽车产业不能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其将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在岁末的短短两个月间里,我们也看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数次深入汽车企业,了解金融海啸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有多深:1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冒着严寒到重庆考察,所到之处包括长安汽车集团、重庆力帆集团;11月,温家宝总理考察了上海的上汽集团、深圳的航盛电子。温家宝总理考察长安汽车集团时,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告诉总理:汽车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自己一定要迎难而上,但也需要政府的帮助。
政府也顺应市场的机制,面对金融危机相应的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最具权威性的是来自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牵头的《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讨论提纲)。工信部曾召集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等15家大型汽车集团,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17家单位有关负责人进京,召开了中国重点汽车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商讨提交了这份建议书。
《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讨论提纲)明确指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汽车节能环保安全技术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加强自主品牌汽车研发能力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修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高汽车行业投资准入门槛;消除内外资企业不平等待遇;明确政府采购原则上以自主品牌为主,提高采购比重。
另外,政府也在金融方面支持我国的汽车业,明确提出金融机构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特别是加大零部件企业和经销商的贷款支持;建立汽车企业中长期债券融资通道,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门槛。
所以,这一切的利好消息,在2009年中无疑对中国汽车业是最好的发展机遇。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