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睿
由中电华夏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标准化协会EPC和物联网应用标准化推进委员会共同在上海举行“2004 RFID & EPC与电子供应链高级研讨会”,以推动射频识别(RFID)在中国的应用。研讨会的主题演讲专家由信息产业部、中国标准协会EPC推进委员会、Auto-ID中国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及RFID解放方案提供商Tagsys、北京维深电子技术等共同组成,形成了从政府、标准组织、实验室、大学研究机构到RFID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产业相关核心角色共同讨论。会议吸引了RFID芯片供应商、元器件分销商、设备提供商、标准组织、软件商、系统集成商和整机制造商等多方参加和关注。
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标准化协会EPC推进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书军对“中国EPC/RFID应用和标准化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他表示,解决数据采集和共享是EPC/RFID技术核心价值。基于RFID标签在烟草行业、邮政行业和电子政务上应用的三个案例,他和观众一起探讨了EPC/RFID技术应用的5个模式:编码+电子标签(沃尔玛的模式);电子标签;编码+条码技术+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使用EPC技术的成本;4.信息共享机制,在一些专用领域进行信息共享;编码+EPC标签+EPC信息共享机制。王书军说:“第5种模式是最完美的EPC技术应用。在中国如果形成物联网之后,应用将非常简单。不过,这可能需要等上3-5年的时间。”
专业提供RFID解决方案的法国公司Tagsys公司的项目总监Son Lai带来了该公司的最新RFID解决方案、并深入分析了如何在供应链中应用RFID技术和如何按需配置RFID解决方案。他介绍说,一个完整的RFID解决方案包括标签(RFID芯片)、天线、读写设备和控制器。与条形码相比,RFID技术具有可一次扫描、可视性、可擦写、可防伪、可重复使用、读写可靠度高等多种优点。Lai指出:“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应该选择不同的RFID解决方案。”比如采用HF(高频)和UHF(超高频)标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两种技术,前者采用电场原理,非常灵活;而后者采用磁场原理,识读速度快,但不能有液体阻隔,而且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尺寸偏大。Lai建议在实施RFID技术时,应该仔细分析其业务特征、产品特性和供应链,按需来进行配置。“而且,RFID技术也会受到无线电频段的限制,这之中仍存在一个标准化的问题。”他说。
除此以外,Auto-ID中国实验室、北京维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承东、BEA系统技术经理Zhao Yi博士对如何实施RFID、如何加速获得投资回报、RFID芯片设计及技术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上海交通大学的王东教授和国家IC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战略发展部长应剑俊则以上海产业为例,介绍了目前RFID产业链的发展、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及上海RFID演示中心建设等。
(电子工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