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竞争的压力,目前,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在选择信息系统时,注重解决现有问题,忽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预见,造成企业选择信息系统的速度快,放弃系统的速度更快,重复性地浪费企业资源。一些软件供应商,由于不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也常常会在系统结构设计和逻辑关系设计上留下无法弥补的缺陷。
随着汽车价格走势的回落,汽车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加之产业变化迅猛,使今天的企业在选择信息化时,不得不做好长远打算。但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战略性预见又是很难做到的。
有鉴于此,如果整车制造企业在选择信息系统时,能够高度关注汽车制造业对信息系统的柔性要求,立足产业变化的动态响应,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系统使用成效。
举个例子:大众在巴西成立了一家商用汽车制造厂。与传统汽车装配厂不同的是:该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直接在大众公司的装配厂区内建立自己的零部件装配场所,就近向总装配线供货。每个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单元,并由各自的工人直接往汽车上安装。大众公司只委派一名有经验的Meister(类似于中国工厂的技师、工段长或车间主任)监督、检查和指导总装生产线上各供应商的工人进行装配作业。这种装配模式意味着企业的装配零部件库存基本为零,也没有什么分装作业区,大大减少了自身的工作量和资金占用,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效益提高。
这个案例启发我们,整车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正在走出“厂墙”的包围,正在将供应商的生产车间、供应商在整车厂的协配作业区以及整车厂的装配生产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系统结构过于刚性,只能响应传统的组织结构,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
一个开放的柔性的生产管理系统,应该由整车订单需求驱动,从组装车间“拉动”至涂装、焊装和冲压车间,直至供应商及其协配作业区。由于功能架构是柔性的,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灵活调整,从而将JIT“拉动”生产的理念与SCM“链接”的理念,在信息化领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满足整车装配企业协同制造的需求。
上面提到的是生产管理的例子。其实,这种柔性管理的需求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例如: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供应商直送工位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库存管理的概念发生变化,需要物流管理系统做出响应;在质量管理方面,召回制度的实施,使得质量管理系统需要更为全面地考虑如何以最简单而经济的方式,实现全面质量责任追溯。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总结上述观点:柔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应变力,使企业能够更经济、更深入地持续获得信息化效益,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