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化工行业应用已有了很大的进展,CIPS(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ing System )等思想和技术得到企业广泛认识, 其应用意义和价值也被逐步得到认同,有利于实施和加快化工企业信息化进程。
化工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规模庞大、连续生产的特点, 是典型的过程工业。 在化工过程工业中, 技术、管理等的信息综合集成代表当今的先进经营思想,CIPS工程的实施是实现先进生产思想的标志,是过程工业实现信息化、 传统工业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必经之路。
二、化工企业现有信息体系结构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化工企业实施CIPS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生命力。发达国家的大型化工公司几乎都处在实施CIPS的不同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大中型化工企业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始逐步建设和实施CIPS工程,初步实现了生产和管理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化工企业CIPS主要特点是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全程价值链的综合集成,建立供应、生产、销售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能流、决策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价值流的适时融合,各种价值流过程以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及传输抽象出的信息为核心,将技术、 产品、市场、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平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现有可供借鉴的体系有欧共体ESPRIT和CIM/OSA体系结构、普渡大学的体系结构、美国SEM 的圆轮结构以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提出的四维体系结构。归结起来,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CIPS分层功能体系结构如下:
1.决策或经营层
分析市场变化,如原料价格、 供需情况、产品销售、储存及交通运输、 用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及利润变化等, 应用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制定生产经营决策及主计划。
2.管理层
根据公司生产计划、 原料供应、 产品销售及利润,结合生产过程数据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组织生产和优化计划管理,并完成后勤、 维修、 财务及销售的管理。
3.优化层
根据公司上层管理信息进行优化调度和优化操作。 根据公司生产指令, 对各分厂生产任务进行优化调度,并实施优化控制。
4.监控层
通过系统丰富的过程控制软件(如常规控制及先进控制软件),实现生产过程监控及优化控制。 借助自诊断系统及诊断专家系统, 确定系统及生产过程的故障及其原因,并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5.基础层
由现场仪表、 执行器及特殊仪表组成,实现对生产设备各工艺参数的检测或实时控制,要求基础层检测数据准确,实时控制稳定、可靠。
以上5个层次中,上3层属管理信息系统,下2层为生产自动化系统, 各层通过网络联系, 汇集成业务信息主流由下而上、控制决策信息由上而下的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目前,CIPS基本上可归结为信息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综合应用,还处于信息集成阶段,而且信息集成主要局限在企业内部,局限在过程系统的运行阶段、还没有到过程集成阶段。 在国内CIPS还处于起步阶段,投入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还相当欠缺。 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在实施CIPS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三、目前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系统建设存在观念的误区
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大多还停留在表面上,思想观念落后。目前,主要存在四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就是上马信息系统项目,完全是技术上的事情。二是“神秘化”。认为信息化太高深,需大量专业知识,自己没有能力从事。三是“模式化”。认为信息化是解决化工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只是购买已有成熟的软件应用,忽视基于信息的增值应用。四是“短视化”。认为信息化成本太高,没有必要,现在开展还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大多数化工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的力度也不够。
2.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法
化工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企业战略, 慎重实施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从企业战略和商业利益的角度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去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步骤, 而是盲目投资于最先进的软硬件, 造成的后果或是信息技术只是在局部环节处理上能提高效率, 或是形成设备的闲置和投资的浪费。
3.化工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偏低,并且重硬轻软
很多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立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
4.总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目前,只有少数化工企业实现了基础性管理系统,绝大多数化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简单信息传递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的综合优势无法发挥。据调查统计,全国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约只有0.5%,信息化技术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只有0.5%,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低于30%;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有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盲目上马,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5.信息化意识和有关技术人才缺乏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开展信息化,需要既懂得商务管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中小企业因资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员工素质普遍较差。并且多数企业领导者对信息知识也知之甚少,对信息化重视不足。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此外,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进程。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