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WSTS统计,200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达247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8.9%;销售量达5192亿颗,比2005年增长14.0%;ASP为0.477美元,比2005年衰退4.5%。
在各IC产品部分,2006年增长率表现较出色的有DRAM、ROM、模拟器件、DSP及NANDFlash。其中DRAM比2005年增长32.0%,增长率远高于所有IC产品,而且市场规模达338亿美元,为200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重要成长动力。ROM比2005年增长18.1%,因为其市场规模很小,只有3.6亿美元,所以对整体IC市场的影响不大;模拟器件比2005年增长15.7%及DSP增长9.0%,这两项主要是在手机等通讯产品带动下令成长表现佳;NANDFlash比2005年增长8.7%,在存储卡持续出货等需求下,产量大幅增加,但因为价格持续处于下滑趋势,因此市场成长低于预期。2006年表现较差的为MPU,比2005年衰退5.2%,也是2006年唯一负增长的IC产品, 其主要受到下游PC库存消化不良所影响。
2006年亚洲地区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达116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7%,为成长最快之区域,显示亚洲地区产业角色日益吃重。与全球半导体市场相比,2006年台湾地区IC产业年增长率为24.6%,优于全球的8.9%,主要是在台湾地区IC制造业的两大支柱,包括晶圆代工增长17.2%及DRAM增长53.8%的双重带动下,使得2006年台湾地区IC制造业的产值呈现30.5%的大幅增长,未来台湾地区IC产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在自有产品的表现上,2006年台湾地区IC产品产值达6523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505亿元),比2005年增长30.7%。就自有产品的型态分布而言,由于存储器价格持稳,尤其是DRAM在2006下半年大幅增长,因此存储器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8.0%大幅提升至52.5%。而就产品应用领域分布而言,2006年信息应用仍为台湾地区自有产品最大应用项目,比重达59.7%;消费性应用比重2006年为27.8%;通讯应用比重2006年上升至11.4%。
相比国际大厂多以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甚至系统产品等上下游垂直整合方式经营,台湾半导体产业上、下游垂直分工的经营型态确实与众不同。然而在半导体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建厂资本越来越大及研发难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台湾地区独特的IC产业垂直分工结构,却恰能彰显产业分工的优势。
以台湾地区专业分工体系而言,截至2006年底,台湾地区计有262家IC设计公司、8家晶圆材料企业、4家掩模公司、13家晶圆制造公司、34家封装公司、36家测试企业、15家基板厂商、19家化学品厂商、4家导线架生产厂商等。台湾半导体产业庞大且绵密的外围相互支持体系,特别是制造业代工模式的成功,已成为周边地区企业仿效的对象,以完整的产业链与先进的制造实力领先,相信未来能在创新能力上有更大的突破,使得产业结构发挥更大的成效。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