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任杰教授研制的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在工博会荣获创新奖。这种俗称“玉米塑料”的聚乳酸,
被认为是化工塑料带来“白色污染”的终结者。
任杰教授认为,聚乳酸的原料不仅仅是玉米,多种作物都可以用于提取乳酸。因此把聚乳酸称为“生物质塑料”更为恰当。
在石油、煤等各种化石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被全球科学家们关注,
也带动了生物质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个新兴产业就是利用农作物、畜禽粪便等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为原料,
通过生物化工方法生产燃料、能源以及生物质材料(包括塑料、纤维等)。
任杰教授的研究就是瞄准了最重要的生物质材料之一的聚乳酸。这是一种由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具有与现代化工塑料同样的物理特性,甚至在一些方面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聚乳酸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解,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污染环境,还可当作有机肥施入农田成为植物养料。而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塑料做成的产品,即使深埋在地下,在很长时间里也不被分解,
造成了常说的“白色污染”。因此,聚乳酸是最有可能取代化工塑料的生物质材料之一。
据任杰教授介绍,目前全球只有美国一家公司能大规模生产聚乳酸。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采用“二步法”,生产成本居高难下,
每吨售价在3000美元左右。虽然价格高昂,却挡不住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更是愿花重金推广。在日本的爱知世博会上,小到茶杯,
大到墙壁,都以聚乳酸为材料。而在中国,这样的高额价格显然是市场难以接受的。如何通过技术改进,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生产出价廉物美的聚乳酸成为任教授的研究重点。同时,这个课题也被列为上海首批29个“科教兴市”产业化攻关项目之一。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