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映象:跨越巅峰的舞者——赫思曼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西茨曼先生专访

2025China.cn   2006年09月26日

  从慕尼黑到斯图加特,从黑森林到莱茵河畔,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德国制造业企业可谓举世闻名。其中,不乏一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悠久历史的企业,尽管无法与世界级巨头的庞大阵容相媲美,却也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独树一帜,领舞全球之同行。这,便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映象故事


 赫思曼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西茨曼先生


  设想一位正在寻求最先进的工业以太网通信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一位想要采购特殊线缆连接器的工程人员,以及一位希望找到具有通信功能而且安全性非常高的起重机力限器的企业经理凑巧在一起交流,这三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共同话题?我想这时候三者之间很有可能会谈到同样一个供应商的名字:赫思曼。

映象一:花开无声

  自动化企业的源起似乎总是带有一点传奇得令人回味的色彩。在提到赫思曼的历史的时候,赫思曼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莱茵哈德?西茨曼先生兴奋而自豪:“1924年,Richard Hirschmann发明了香蕉插头,由此诞生了赫思曼公司。”延续80多年的风雨,Hirschmann先生的事业在经历了无数花开花落的时节之后,已经悄然无声地绽放出越来越绚丽的光华来。

  当年以香蕉插头的独特发明进入德国工业通信市场的赫思曼公司,如今已经成长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的赫思曼集团。赫思曼集团自始以产品革新为先导,已经成为众多领域的技术先锋,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和汽车电子。这两大业务分别由两家在德国Neckartenzlingen的公司独立地运营:赫思曼自动化和控制有限公司,以及赫思曼汽车通讯有限公司。
  就全球业务来看,目前赫思曼集团在德国和匈牙利设有工厂,德国、美国和亚洲也都设立了分支机构。2005年集团在全球的员工数是1600人,销售额达到了2.7亿欧元。作为自动化领域不断创新的先行者,赫思曼自动化和控制有限公司产品的范围大致包括三大业务: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的网络设备;应用于不同现场总线系统的光纤接口以及电子执行器和传感器连接器;还有以PAT和KRüGER为品牌的负载显示器和负载力矩限制器系统。这些系统不仅仅使用在传统的起重机领域中,在上述建筑机械以外的范畴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如物料搬运领域。而作为另一大业务部分,赫思曼汽车电子也从最初的发射和接收系统,发展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及用来连接天线和终端设备的铜缆。赫思曼在TV混合调谐器领域无疑已经是世界的领导者,而且也是世界上为大批量生产的交通工具提供这种调谐器的第一个厂家。
 
  了解至此,我突然有了一种甚为奇特的感觉:赫思曼的业务发展似乎与赫思曼自己的通信产品颇有几分相似,四通八达的网络喻示着赫思曼全球业务的枝繁叶茂;而透明传输的重要数据又象征了花开无声的巨大力量。

映象二:大象无形

  2006年8月22日,在赫思曼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乔迁庆典上,西茨曼总裁先生在焕然一新的办公室里面似乎前所未有的高兴。正忙着在镜头前拍照的他看见我们记者的到来,还不忘打个招呼,露出潇洒的一笑,结果正好被摄影师捕捉定格在底片上了。直到采访结束,我都很难将如此风趣幽默的总裁先生与赫思曼那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风格联系起来。
  就自动化供应商而言,根据其发展规模和重点发展策略,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以客户支持为中心、以政府准入为中心、以资金运作为中心,以及以创新技术为中心。一般而言,企业的发展历程也大致可按此顺序划分发展的阶段。也即是说竞争的重点,最终将聚焦到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因素上面来。从香蕉插头的发明开始,赫思曼的风格仿佛一开始便注定走上这样一条高端竞争的道路。抛开赫思曼那纷繁复杂的产品线和越来越全球化的业务进程,一种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形象却是一脉相承,带有清晰的烙印。我们只需要从赫思曼技术的几个独到之处便可知晓一二。

  赫思曼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是目前以太网市场上惟一一家能够提供完整数据通信产品的公司。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赫思曼在斯图加特大学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光纤网络,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项目。
  在10多年前,赫思曼开发了第一台工业级交换机。据ARC咨询公司2005年的一份报告,目前赫思曼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独创的卡轨式交换机已经成为交换机市场的主流安装方式。

  独特的负载指示器和负载力矩限制器产品在设计上使用了强大的微处理器系统、几何传感器和力量传感器,大大增强了可用性和成本效率,增强了起重机、升降平台和其他众多移动设施的安全性。

  作为以太网Powerlink标准化组织(ESPG)和工业自动化开放网络联盟(IAONA)组织的发起者之一,赫思曼在以太网技术的确立和在工业领域的标准化上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

[DividePage:NextPage]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能够在80多年中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不断超越自身的企业,其独特的文化应该是在它技术先进性下面的最肥沃的土壤。对于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总裁先生提到了两个词:Innovative(创新的)、High-quality(高质量)。“不断对创新的高质量产品与服务进行投资,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例如在工业以太网业务方面,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产品研发,2005年被德国技术开发部、经济事务部等联合授予2005创新企业奖。”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总裁先生竟然肯定地说,“我们80%的产品推出不超过3年。”我想这对于很多我们国内的企业在思考技术投入程度的时候,应该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对于自己的员工管理,西茨曼先生列举了三大要素,即“自由的思想、开放的领导和员工的培养。”的确,只有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具备了这三大要素,才有了搭建起一个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平台的前提。

  大象当无形。除非你去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否则将永远也无法领悟一个不断超越技术颠峰的舞者那背后的起伏。

映象三:行者无疆

  从1993年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合作建立了合资公司开始,标志着赫思曼在中国市场迈开了重要的第一步。“该合资公司主要是负载显示系统和力限器的生产及中国市场的推广。赫思曼及其合资公司与徐工也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总裁先生说道,“在中国的工业以太网产品销售始于2001年销售代表处的建立。面对潜力巨大却充满挑战的中国市场,我们始终保持与上海海得控制等中国经销商的密切合作,2005年我们成立了全资的赫思曼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并于去年在北京开设了新的办事处。此外,今年4月份我们在宁波成立了合资厂负责生产连接器产品,预计明年产量将达到约10,000,000件/年”。

  作为技术的先行者,必须在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在西茨曼先生率领下的赫思曼集团,正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上经历着起伏跌宕,风云变幻。不过,作为最高领军者的西茨曼先生对中国的工业以太网市场具有相当的信心,“如今欧洲的工业以太网应用最广,其次是美国,亚洲第三。但是从增长率来看,情况则正相反。可以看见亚洲的工业以太网增长率最高,而且潜力巨大,将成为最大的未来市场。”

  西茨曼总裁先生对赫思曼以太网产品在中国的市场策略非常明确:“我们的重点将放在基础设施和发电等现有业务上面,但同时也要积极进入像冶金、化工、汽车和交通等具有潜力的新的行业。为此,赫思曼将会重点对合作伙伴和客户方面的技术研讨会以及培训工作进行投资。在今后3年内,我们的目标是,工业以太网业务销售达到2千万欧元,工业连接器产量将达到25,000,000件/年,而电子控制系统业务则希望达到两亿人民币。”

  “更快、更高、更强”,不仅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也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对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行业领袖的映象。跨越颠峰的舞者,所舞动的不仅仅是动人的姿态,更是一种睥睨群雄的气势,一种永不停歇的精神。

(转载MM现代制造)

标签:赫思曼 网络 我要反馈 
什么是新一代机器人界面(HMI)?
ABB协作机器人,自动化从未如此简单
优傲机器人下载中心
即刻点击并下载ABB资料,好礼赢不停~
西克
专题报道